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的联合检测用于早期高血压肾病的风险判别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018-07-25 06:22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微量半胱氨酸肾小球

周 华

高血压肾病是临床常见性疾病, 美国肾脏数据系统资料表示, 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2位原因。高血压与肾功能下降速率、收缩压水平及终末期肾衰竭的发展有密切联系。我国高血压人群超过1亿人, 此病可引起心、脑、肾等多数脏器并发症, 具有极高致残率及致死率[1]。高血压可引起肾血管改变, 引发叶尖动脉以上肾动脉分枝血管发生病变, 往往会出现肾血管硬化。此类硬化可分为两种, 分别为良性肾血管硬化及恶性肾血管硬化, 其中以良性肾血管硬化居多[2]。而高血压肾病早期的实验室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减少此病对人体进一步损害, 提高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检出率, 本中心将2017年1~12月收入的90例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与90例高血压无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的联合检测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中心收治的90例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女比例43∶47, 年龄50~75岁 , 平均年龄 (56.82±6.57)岁;另选取 90例高血压无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 男女比例45∶45, 年龄 50~75岁 ,平均年龄(57.17±6.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及检查确诊为早期高血压肾病与高血压患者;②依从性较好者, 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排除标准[4]:①近期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者;②有尿路感染者;③近期使用卡马西平、异烟肼者。

1.2 方法 采用深圳锦瑞特定蛋白分析仪与试剂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采用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使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采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西门子试剂, 使用免疫化学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采集血尿标本前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及禁食肉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浓度及阳性情况。其临床意义为尿微量白蛋白 >30 mg/L, 血清胱抑素 C>1.1 mg/L, 同型半胱氨酸 >15 μmol/L, 定义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56%, 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83.33%、5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三种检测浓度与阳性情况比较[, n(%)]

表1 两组三种检测浓度与阳性情况比较[, n(%)]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

3 讨论

高血压肾病在早期无明显体征和症状, 患者脏器受累的急性症状并不常见, 常规检查多为阴性, 但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肾病, 血压升高会使血管内压力和切应力增高, 肾血管反应性增高, 当此增高超过肾血管自身调节极限后会引发肾血管结构损伤, 此种肾损伤不可逆转[5,6]。当患者血压持续升高时, 血管壁肥厚、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后, 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血浆流量(RPF)不断下降, 最终会引起肾小管及肾小球缺血性损害, 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延缓其进展。

临床上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通常采用常规尿蛋白检测, 此种检查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漏检率高, 绝大多数患者在常规尿蛋白检查后呈阳性时, 其肾脏损害已经不可逆, 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期, 诊断效果不佳[7]。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检出率, 本中心开展将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的联合检测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风险判别指标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56%, 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83.33%、5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含量较低, 而当肾小球发生损伤后, 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降低及通透性增加, 使肾小球滤液种蛋白质增加, 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 致使蛋白质浓度上升。故此,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伤的敏感标志, 能了解肾脏受损程度。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 其血清浓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高度相关, 能准确反映人体肾小球滤过率变化, 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最佳[8];血清胱抑素C能与绝大多数有核细胞表达, 无组织学特异性, 具有释放入血率及产生率恒定, 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此外, 其血清浓度变化不受感染、炎症、肝功能、肿瘤等影响, 且与饮食、性别、肌肉量等均无关, 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主要存在于细胞中, 大部分会在细胞内分解代谢, 其中约有小部分会释放到血浆中, 当机体发生肾功能不全时, 代谢同型半胱氨酸的酶受到影响, 导致缺乏, 引起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淤积, 致使浓度升高, 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引起血管痉挛, 加速细胞坏死, 引起肾脏进一步损害[9]。黄其峰等[10]研究表明, 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的联合检测, 能有效提升诊断效果, 能准确诊断出患者疾病,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三种指标检测值均与高血压肾病患者机体损害有关, 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检出率, 对临床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控制高血压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同时此联合检测方法无大的创伤, 检测费用较低, 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 对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管理和防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需要注意临床诊断时, 易将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混淆, 两种疾病在晚期时很难区分,两者病因存在显著差异, 高血压肾病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而后者与肾性病变有关, 临床在早期诊断时应仔细区分, 避免误诊。

猜你喜欢
微量半胱氨酸肾小球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