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8-07-25 06:22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护理人员

杨 爽

普外科在医院中的占比较大, 患者数量多且疾病繁杂,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疾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而手术过程具有高强度、高要求、高风险等特点, 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要求亦越来越高[1]。由于围术期护理模式和患者术后恢复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普外科围术期护理模式的选择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普外科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6.35±13.54)岁;急性阑尾炎17例,胆囊炎13例, 胃穿孔12例, 胆结石8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46.65±13.23)岁;急性阑尾炎16例, 胆囊炎10例, 胃穿孔9例, 胆结石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 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循医嘱、无菌操作、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人员主动访视患者, 进行健康教育, 告知疾病相关知识, 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优势、手术流程、术中注意事项等, 让患者了解手术情况, 以此提高疾病认知度;并介绍主治医师的资历、成功案例等, 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 疏导患者负性情绪, 使其保持最佳治疗状态。②术中: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主动向其说明会在手术过程中全程陪同患者, 并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以语言关心、鼓励患者, 以此减轻其紧张、不安的心理;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保证其体温正常,并给予保暖措施;手术进行时严格遵循无菌理念, 并限制手术参观人数。③术后:主动告知患者与家属手术完成情况,并向其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询问患者在手术过程的舒适度和术后伤口疼痛度, 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情况, 针对性安抚患者术后不良情绪, 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使用镇痛泵进行止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 及时处理并发症, 并给予饮食、卫生、运动等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 手术情况包括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 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心理疏导3项内容, 每项满分100分, 分值越高则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护理后, 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态度、护理质量、心理疏导评分分别为(98.75±5.73)、(92.43±3.25)、(88.75±6.42)分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9.56±5.42)、(85.37±3.47)、(76.39±5.7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 d)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3 讨论

手术是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常用手段, 但术前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了解较少, 再加上患者害怕疼痛流血等原因, 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紧张、不安等负性心理, 同时,大部分患者会对手术产生应激反应, 不仅干扰手术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 , 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3,4]。因此 , 选择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普外科患者而言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普外科患者围术期中可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原因分析为: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可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围术期护理应当满足患者病情、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需求[5,6]。综合护理秉承以患者为中心, 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服务, 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得到充分舒适度, 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7-10]。首先, 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 向其宣教相关疾病知识, 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识掌握度, 以此减少患者心中的恐惧感, 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其次, 护理人员在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状况, 及时给予有效疏导,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而促使神经受刺激, 导致肾上腺素上升、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等现象,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最后, 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全程陪伴患者, 注意为患者保暖, 同时保护患者隐私,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 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 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例数的限制, 关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 普外科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并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普外科围术护理人员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