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2018-07-25 06:22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康复训练

黎 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常见多发病, 其发生和创伤、盆腔受压、退行性变等相关, 可引起阴道前壁、宫体和宫颈解剖结构变化而发病[1]。本研究分析了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7月45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25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2.24±4.71)岁。对照组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32.21±4.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在充分了解患者文化、疾病认知等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个体化教育, 介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识和盆底康复训练方法、意义等, 可结合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康复流程视频等方式进行教育, 提升患者认知。告知患者盆底康复训练周期和疗程, 其中, 盆底肌力分为0~5级,≥3 级为正常, 交待患者做缩肛训练 , 1~2次/d, 15~30 min/次 ,0~2级为肌力低, 需行盆底康复治疗。鼓励患者坚持训练。②心理疏导。多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焦虑、悲观等情绪状态, 而不良情绪可加重疾病, 需告知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可治愈的, 并介绍盆底康复训练的原理和预后,针对因治疗周期太长无法坚持的患者需给予正确引导, 并注意定期进行患者盆底肌力等指标的监测, 增强患者自信心。通过介绍成功康复案例, 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③饮食指导。在康复训练同时需给予合理饮食指导, 以改善机体状况。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 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戒烟戒酒, 避免浓茶和咖啡, 避免久坐和久蹲, 以有效控制腹内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识认知、盆底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依从性(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则越好);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得分越高则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 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盆底肌力>3级;有效:症状改善, 盆底功能有所恢复, 盆底肌力达到2~3级;无效:症状、盆底功能等均无改善, 盆底肌力<2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 ×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8.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分别为(33.02±0.94)、(38.32±5.44)分 , 优于对照组的 (45.46±1.23)、(45.22±8.13)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疾病知识认知、盆底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识认知、盆底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相比较s, 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相比较s, 分)

注: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 aP<0.05

?

表3 两组疾病知识认知、盆底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依从性比较(s, 分)

表3 两组疾病知识认知、盆底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依从性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有妊娠、分娩、盆腔脏器手术、卵巢衰老等, 需及早进行治疗, 以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3-5]。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确切, 但因治疗时间长, 多数患者难以坚持, 治疗过程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需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6,7]。健康教育的开展可提升患者对疾病、训练方法、目的、意义的认知, 提升训练配合度;心理护理的开展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树立治疗信心;而强化饮食指导可帮助患者构建良好饮食习惯, 加速机体恢复, 对于减轻和控制病情也有重要作用[8-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分别为(33.02±0.94)、(38.32±5.44)分 , 优于对照组的 (45.46±1.23)、(45.22±8.13)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识认知、盆底康复训练认知、训练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同时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 可提升患者疾病和治疗认知, 提升训练依从性, 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更好恢复盆底功能,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康复训练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