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凉血法治疗病毒性感冒高热的理论探讨

2018-07-25 09:26施燎明熊文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感冒

施燎明 熊文清

摘要 对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高热患者,早期退热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常规降温措施的基础上多有医家试加中药退热治疗,此类研究报道亦较多且集中于使用白虎汤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查阅文献中的方法运用白虎汤治疗过程中却发现其对病毒性感冒高热、退热效果不甚满意的退热程度不够且持续时间短暂。本文对清气凉血法,运用白虎加栀子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病毒性感冒高热进行了中医理论探讨。

关键词 清气凉血法;感冒;高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定义和病毒性感冒高热的治疗现状

疾病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70%~80%由病毒引起[1]。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通常病情多呈自限性,但是高热患者,可伴有严重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积极防治。

治疗方面: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且抗病毒治疗效果差,易耐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治疗方法单一。对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高热患者,早期退热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高热多集中在病程前3d,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降温措施主要有补液、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氨林巴比妥、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但对病毒性感冒导致的高热临床效果不尽人意,即使两种药物合用退热,往往病情反复,退热持续时间短,甚至夜晚加重,同一种退热药又不宜连续使用,常遇患者一日至两家医院接受退热治疗,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甚至不少医师依赖于激素退热,更有重者易触发医患矛盾。鉴于此,多有医家试加中药退热治疗,此类研究报道亦较多且多以白虎汤治疗。白虎汤治疗高热的由来

白虎汤方始出《伤寒论》《温病条辨》加以发挥[2]。《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本方主治阳明热盛,三阳热盛,热厥。清·柯琴《伤寒来苏集》日:“白虎所治皆阳明燥证,皆为阳明主方。里热而非里实,当用白虎[3]。”现代研究也证实白虎汤退热效果优于大承气汤[4]。

面临困难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根据文献中的方法运用白虎汤治疗,却发现其对病毒性感冒高热退热效果不甚满意,退热程度不够且持续时间短暂。

学术探讨

再次学习白虎汤发现,张锡纯认为石膏质重气轻,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5]。李克绍对白虎汤的理解颇为透彻,他认为在伤寒传变过程中,若由太阳传为阳明,由脉浮大变为洪大或滑大,身大热、自汗出等症才属于白虎汤里热炽盛、表里俱热的典型表现。如果热病再进一步向里发展,热炽津伤之极,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心烦等白虎加人参汤证热结在里的表现,同时身虽热而汗出变少,甚至周身干涩无汗,以及出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热结在里、阳不外达的表现。如果热邪继续深伏于里,就会出现身大无热、四肢厥冷或通体皆厥、脉必沉滑或沉伏等白虎汤证热厥的表现[6]。不难发现李氏所言此传变过程与病毒性感冒高热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热厥病机基本一致。外感高热多为气分热盛,治宜辛寒清气,辛寒清气法用辛寒一类药物治疗气分热盛的方法,以白虎汤为代表[7]。朱良春对此有深刻论述,“使用清法,还需辨其为气分热证,或是血分热证,前者白虎汤为代表,后者犀角地黄汤为代表”[8]。

通过对几位名家白虎汤法和清法的学习,以及通过对病毒性感冒高热的临床观察,笔者发现病毒性感冒高热患者临床多见症状为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畏寒轻,午后和夜间发热重,无汗或汗出热不退,高热多见于青少年和过度劳累后多发。进而分析以往中医治疗方法,发现此病患者虽以气分为主,但实为气血(营)两燔,在病性上既往认为实证,然无汗或汗出热不解,青少年或劳累后多见,我们认为是本虚标实。既往治疗重清解而禁益气,然而通过对病性的重新认识,以及壮火食气理论和患者疲乏症状认为宜少佐扶助正气之品。在此思路下,我科門诊运用清气凉血法,运用白虎加栀子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病毒性感冒高热疗效确切,比单用白虎汤清法退热快,持续时间长。退热方由白虎加栀子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而成,组方如下:石膏30g,知母20g,栀子15g,生地20g,玄参20g,赤芍20g,连翘15g,黄芪15g,麦冬20g,甘草10g,水牛角20g。方中石膏、知母、栀子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连翘、水牛角清热解毒,生地、玄参、赤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少佐黄芪扶助正气、益气固表,麦冬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共达清气凉血、生津退热之功。

结论

普遍认为病毒性感冒高热相当于温病学气分证阶段,而我们长期观察实践认为此病高热患者虽以气分为主,但实为气血两燔或气营两燔。

病性上既往认为为实证,然无汗或汗出热不解,青少年或劳累后多见,我们认为病性是本虚标实。

以往治疗着重点在白虎汤清解而禁益气扶正,然通过对病性的重新认识,以及结合壮火食气理论和患者严重疲乏症状,我们认为宜少佐黄芪,以扶助正气。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29.

[2]陈烨文,许琳,龚一萍.论《温病条辨》对仲景白虎汤方的发挥[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1):7-9.

[3]王玉明,邵培培,马丛.白虎历节本源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4,33(12):928.

[4]吴冉冉,王欣.白虎汤、大承气汤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退热作用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7):506-508.

[5]郭蕊.张锡纯.白虎汤加减治疗发热l例林症体会[J].中医中药,2015(10):238.

[6]李树沛,姜建国.李克绍医学文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7.

[7]李磊,黄萍,黄风蝶,等.辛寒清气法初探[J]光明中医,2015,30(4):722.

[8]朱良春.清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J].中医杂志.1990,(1):6.

猜你喜欢
感冒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氨酚黄那敏颗粒的药理作用区别及注意事项
大学生总彻夜玩游戏常“感冒”竟患上淋巴癌
给汽车治“感冒”
“感冒”出自官场
银翘散加减治疗感冒67例临床疗效分析
高压锅“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