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出自官场

2015-10-28 08:02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代指感冒太学

对某个人、某件事不感兴趣,没有什么好印象,口语往往会称之为“不感冒”。粗听似乎已经习惯,但“感冒”是不好的事情,“不感冒”怎么还有贬义的味道呢?

“感冒是中医学病名。多因气候变化,人体抵抗力减弱时邪、病毒所致。有轻重之分,轻者俗称‘伤风,分风寒、风热两种。”(《辞海》)重者一般称“流行感冒”。

然而,“感冒”一词,最早出自官场。

宋代时,太学是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入学。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迁和管理制度。太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要外宿,必须在请假簿上登记,“这个请假簿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

“感风”是中医的病症术语,古人认为是招致百病的缘由。“感风”即受了风寒,是一种常见病,故需请假,以免影响他人。

太学生毕业后,一般会成为学者或官员。因此,“感风”也就成为请假的最好由头。如宋时馆阁每晚按例必有一个官员值宿,这当然是个苦差事,因此常以“感风”“伤风”“感冒”及其他病因告假。到了清代,“感冒”已经成了官员们一个常用的请假托词。

“感冒”原本是不吉之事,但因可借之请假,也就成了一种快意的代指,而“不感冒”自然是无请假的事由,故成了让人不愉快的事。于是,引申出现在口语“不感冒”的新意。

(文/聂鑫森)

猜你喜欢
代指感冒太学
微信表情符号成为“呈堂证供”引热议
新语
新语
中原官话中“俺”的特殊语义分布及代指用法
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大学生总彻夜玩游戏常“感冒”竟患上淋巴癌
嵇康·绝响
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
论东汉前期太学衰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