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完全可控不是金融 不理解运动式监管

2018-07-27 06:41
证券市场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评判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金融改革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研讨会上演讲:我们需要对中国金融的未来进行一些战略思考。我们有些时候不尊重客观规律,一些政策违背金融的基本逻辑,有些“强监管”似乎违背了现代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坦率地说,我对近期金融监管是持有疑问的,我不太理解这种近乎“运动性”的监管。央行最近很尽心,市場和实体经济出了一些问题,就启动降准以增加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这是央行良好的愿望,但在目前各种融资渠道都收缩、并表的情况下效果是不佳的。现在水库的水越来越满,但流到农田里的水并没有增加。因为,水渠大幅度减少了。这些政策看似很美,但效果不太明显。为什么不明显呢?因为原来并不算太违规的渠道被我们切断了、收窄了,金融创新一定程度上异化了。不少创新渠道已收缩或关闭了,风险似乎控制住了,但却极大损害了效率。金融工具的多样性、金融业态的多元性是金融变革的必然结果,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在商业银行表内完成,那是个落后的观念,是不了解金融发展趋势的。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是现代金融演变的基本方向。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我不知道我们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评判一国金融体系是否现代,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金融有没有有效分散风险的功能,有没有良好的财富管理的功能。这是评判现代金融体系最核心的标志,而不主要表现在有没有庞大的融资机制。如果我们试图让金融风险回到完全可控的状态之中,那会严重阻碍金融的现代化。金融的美丽就在于不确定性,风险完全可控那不是金融。金融监管要做的是让个体风险不至于蔓延,不至于扩展,以至于形成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的核心功能就是让风险始终处在收敛的状态,金融监管所有的功能和指标设计目标都是要让风险处在收敛状态,而不是由其任意发散。要清晰彼岸、目标是什么。如果连未来的目标都不清楚,你现在做的这些事要么是无用功,要么负能量,就会很应景,与我们未来的目标渐行渐远。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评判渠道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星与花
The Great Unbanked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
渠道转换中的风险控制
分销渠道就是营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