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莫怀戚的《散步》之美

2018-07-28 07:08张芸梦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主题散步

张芸梦

摘 要:《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通过感受一家三代的相亲相爱,颂扬了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升华了主旨。本文试从《散步》的艺术特色及美的感受出发,进一步探讨生命的主题。

关键词:《散步》;艺术特色;生命;主题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写于1985年,全文仅580字,结构精美,含义隽永。它记叙了一件真事——一家老小到初春的田野散步,描绘了一幅和美的家庭生活图景,洋溢着浓郁亲情,体现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虽短小,但结构紧凑而波折。作者的笔下,初春的江南,田野里绿色的春草和涌动的春水传递着勃勃的生机,作者通过散步一事的叙述,艺术地传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礼赞,蕴藉悠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功力。

一、《散步》的艺术特色

三辈四口人有说有笑、欢愉自在地“散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这是一幅多么平和怡人的人伦之乐图啊!探究全文精邃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之前,先从谋篇构思上入手,分析《散步》之美。

(一)、视角独特的选材

《散步》是写家庭生活的,而家庭生活能叙写的内容很多很杂。但作者似乎并未用笔费量,就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互谅的精神,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温馨、祥和、幸福的家庭。若面面俱到,就可能成了读者眼中的“万花筒”,走马观花而难见深刻。由于作者选取了生活的一角一散步,以此作为切人点,才有了叙写社会贲任感和反映生活伦理道德的重大课题的可能。这样,视角独特的选材,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使得主题的凸现有了极强的“爆发力”。在这一点上,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匠心独运的描写

像其他优秀的散文一样,《散步》也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散步初春的田野,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于是,作者在交代了“散步”的缘由后,走在初春的田野上,惊喜地发现了“新绿、嫩芽、冬水”之景况。并由此深沉地感悟到“生命”,全文思想内涵在这里初见端倪了。而且,饶有诗意的写景,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欢愉、健康、向上的感情基调。之后,为了强化生命、表现主题,作者精巧地设置了两个主要细节:歧路之争和背担亲人。尤其感人一幕的是,背上背着亲人的那一个细节:“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真可谓有人有景更有情。

(三)、曲折有致的结构

《散步》一文,虽不是小说,但有着小说一般曲折有致的结构。文章开篇就点题:我们在田野散步。接着却宕开一笔,交代出来散步的缘起,继而又渲染了散步的自然背景。之后,才又真正进人主题。但刚一人题就出现了小小的波折一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最后一段,命题立意进人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样,情节的戏剧性,在读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吸引力。这种结构,不只表现在情节上,而且,还表现在语句的构建上,如文末一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四)、优美而深邃的语言

《散步》一文折射出的人性的善良、高贵、伟岸就由这平缓、深沉而隽永的语言来表达了。譬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者,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一段,客观物象上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情意。读者于此处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而且早已受到醍醐灌顶般的心灵感染了。读了这段文字,你好像置身于万物复生,生机盎然的春天之中,又好像在品味一幅清新明丽的水彩画,又好像在饱览江南初春的田园风光。这新绿,这嫩芽,这春水,昭示着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

《散步》不仅字里行间荡漾着一家三代人互敬互爱思想感情的涟漪,而且以清新精巧的比喻,状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抒之情。作家以质实之美比“空灵”之物,从而托出“空灵”之物的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

结尾处作家写物附意,抒发了对中年人继往开来的使命感的由衷赞美之情,展示了作者对的深沉思索。同时更闪耀着一种高度理性的光泽,谓其感到责任的沉重、神圣,才会走得那样沉稳、认真、仔细,且能背负“整个世界”。我想,这也是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未来生活必将充满阳光,一切大有希望。除此之外,其他每一语段,均可视为纯粹客观的叙述。但每一语段,又使人隐隐地实实地体悟到了一种共同的东西——对生活的使命感。之所以如此,源于一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博大的献身精神,源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二、《散步》的生命主题

在诗意地描绘了一家三代亲情洋溢生活图景的同时,作者更是把平凡的生活、普通的人生阐发得隽永而深刻,使得文章拥有了穿透生活的艺术力量。

(一)、认识生命

散步时所见春景不仅仅表露春的气息,更隐含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另外一处:“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机灵,更表达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认识。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体会生命之传承,其代代相因,而生生不息。

(二)、珍爱生命

母亲本是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作者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与酷爱。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特别是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不仅是母亲疼爱孙儿,满足孫儿的心愿,更是一位羸弱的老人对美景、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生命的眷念与珍爱。

(三)、尊重生命

发生了分歧的时候“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这里描写作者在面对老与幼的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的爱幼更尊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读后敬仰之意油然而生。

(四)、生命的责任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文章最后一段更是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的第四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三、结语

纵观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结尾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有的充满生活情趣:或表现小孩的天真、聪明,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有的含义丰富:或表现人物性格,或表现人物心情,或点示写作意义;有的意在言外,以景暗示,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显中见哲理。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中年人肩负的重大责任感。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主题散步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最美妙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