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之意境

2018-07-28 07:08付茹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中国画意境

摘 要: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跨越不同时空,历经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它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

关键词:审美特征;意境;中国画

正文:“五四”運动以后,西学东渐,近现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念和技法,力图中西合璧。而当代的中国画更是不断创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依然不变。

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中国画的写意性,体现在各种形式的绘画中,无论是简括疏放、水墨淋漓的写意画,或工整细致、层层渲染的工笔画,都有明显的写意性,其笔墨或写或工,只是技法形式的不同而已,其写意传神的艺术特征一致的。写意画可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以放笔驰骋,直抒胸臆。而工笔画工致细腻,严谨周到,但同时也追求写意的韵味意趣。如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画面既工整细腻,又开放有度,既是工笔又是写意。该画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极富美感。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与山间潺潺溪水相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我们从画面本身就能感受到画家本人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及内心体验。范宽如果没有在终南山辋川一带的隐居生活,感悟自身,感悟自然,就不会有这经典的《溪山行旅图》问世。

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更是中国画的基础。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例如,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和《人物驭龙》帛画,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独幅绘画实物。两幅帛画均以引领灵魂升天为主题,在丝帛材料上用毛笔勾线画成。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其实,线并不在客观的物体中存在,而是画家们自己的主观想象。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画的线独具艺术魅力,因为它是立体的、有生命的、有情的线。说它是立体的线,是由于中国画的线讲究浑圆厚实,笔力深沉,力透纸背。这种“圆”、“厚”的效果是从中国毛笔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中产生出来的,主要通过“中锋行笔”获得。中锋行笔就是笔锋始终保持在行笔轨迹的中间运行,笔杆竖直下向。这样写出的线条是一个立体的圆柱形,中心是骨,四周是肉,外柔内劲,如“绵裹铁”。中国画的线是有生命的线。因为中国画的线条不僵硬,不呆板,讲究在起讫运转中一波三折,提按顿挫。画家把线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疾徐、浓淡、枯润加以巧妙的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和旋律,赋予线条以生动的气韵。线有了气韵便有了生命,自然会灵动传神。中国画的线又是有情的线。因为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而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成为形、意、情的综合表述。既然线可以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那么,每个画家的线条自然各有特点。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和水墨的协奏,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就是以线为主的笔墨。画家通过笔墨技巧,表现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有无笔墨,是人们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以大观小”,散点透视的结果。何谓“以大观小”?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沈括生动地说明了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就是俯视鸟瞰,以高观下,山川之景尽收眼底,若同真山之法,再美之景也难成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说明了山水画家处理空间的艺术手法,所说“假山”绝非指花园里的大假山,而是指放在案头以供观赏的山水盆景,盆景中以小石块垒起数座径不盈尺的山峰,再放置小亭等等,画家只要站着就可以尽收眼底,就像在空中俯视大地上的千岩万壑,画家全山在胸,方能妙笔生花。

中国画独具艺术特征,它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加强国人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理解,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画中的美感和意境,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民族感情得到升华,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笪重光.画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市:中华书局,2016

[4]徐书成.中国画之美[M].石家庄市: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

[5]韩玮.中国画[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M].明文书局,1985

作者简介

付茹(1989-),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07级本科,专业为平面设计,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注释:

参见沈括编《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16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中国画意境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春色满园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一朵花的意境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