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理念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探

2018-07-28 07:08徐俊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理念

摘 要:农村建设一直是我国实现区域发展平衡,“美丽乡村”计划逐步开展,是政府大力扶持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完善整个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整个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整治乡村内垃圾处理、道路交通规范化管理等,实现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建设。

为了从本质上根治农村的环境问题,本文就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引言

农村建设内容中,环境生态建设是重要的建设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现阶段社会文明理念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大气污染及相应的生态文明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需要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结合,将和谐的发展理念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融为一体,进而实现整个生态文明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的体现。

1 生態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概述

1.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从概念及字面意义上分析,主要指的是在具备相关物质条件的基础下,通过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将整个社会关系与社会的生态机制进行有效结合,是将物质、文化与制度进行有效集合的关键。生态文明是随着整个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提出的符合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提供核心发展动力。

1.2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内容

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发展及相应建筑物的建造,最为重要的是乡村环境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比如,新鲜的空气,宽阔的广场及清澈的鱼塘等。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包括农作物收成变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更大的改善等。

2 如何在生态文明理念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1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是一个内涵及外延含义都比较深层次的用词,其体现着整个环境的和谐与不断的发展,在农村,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及相应的生态理念的感知浅薄,所以审美观层次较低,因此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农民思维现状,提升农民对于生态理念的感知,进而提升农民的审美观念。让农民养成保护环境,避免消费浪费习惯的养成,逐渐树立环境生态观,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同时,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态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宣传力度的加强,人们对建设生态文明农村的意识逐渐在增强,但是很多行为习惯阻碍了美丽农村的建设进程。在相应的美丽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现有的农村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例如,组织农民在植树节期间,按照相应的用地规范,进行植树活动,绿化整个农村环境;另外还可以组织农民参加相应的生态文明保护宣传工作,逐渐让农民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观念。

2.2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生态平衡

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污染相对较轻,自然资源包括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及其它资源,随着近几年空气质量污染严重,让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时解决或者削弱环境污染成为当前建设美丽农村的关键内容,也是解决生态危机,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可以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由农民选举表决出来,相应的环保监督机制制定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对于破坏环境,乱倒垃圾的行为进行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让农民敬仰自然资源,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对整个美丽农村建设有效性的观念,培养农民热爱农村的崇尚自然的高尚情操。重视建立农民与农村环境的关联关系,以保证美丽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2.3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在美丽农村的建设中,应将技术应用及创新意识规划到相应的农业科技中,向农民科普科学知识,让农民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寻找相关部门给予帮助,而不是使用封建迷信的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让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先进技术,利用环保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比如,利用秸秆、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或者是利用喷灌、微灌、收集天然降雨等技术节约水资源,在解决农民生活问题的前提下节约资源。改革是技术创新的最大动力,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实践,按照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选取合适的技术应用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转型。

2.4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和谐性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整个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转折,也是延续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容,所以,在美丽新农村进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雄厚的优势,借助传统文化继承,形成以文化带动发展的和谐局面,积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的渗透人文,在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自然资源不受到相应的破坏。

对于农村的个体家庭来说,要提高家庭收入,需要跟上建设美丽农村的相关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创收环境,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科技化的发展中,利用创新的科学技术硬要到农作物的种植上,提升种植效率,进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并在经营方式上,按照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进行经营,切实保护农民农业经济创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努力建设新型农村、美丽农村的基础之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生态文化,建设适宜农民居住的美好环境。

3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多数贫困地区都已经脱贫,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安徽合肥市在加快农村发展进程,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济水平及人文思想有了较大提升,传统的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文明进程保持一致发展,形成了互相交融式的发展理念,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此作为农村居民应抓住良好的发展契机,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加速完善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推进农村经济走向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兰东,匡显桢.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吉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理论导报,2013(8):29-30.

[2] 苟民欣,周建华.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安吉模式”探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7(3):78-83.

作者简介

徐俊(1969.10),性别:男,籍贯:安徽合肥人,名族:汉,学历:大学,毕业于同济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现在职称;中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中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