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治愈功能

2018-07-28 07:08谭娟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治愈喜欢力量

谭娟

摘 要:这篇论文主要就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这一首诗歌中蕴藏的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同时对诗歌中所涉及的自然对人的“治愈”这一功能展开叙述,主要从自然对人的洗涤、人从自然中获得的力量这两个方面来详细论证。

关键词:治愈;喜欢;洗涤;力量

《丁登寺旁》是华兹华斯写于重游怀河河谷后的丁登寺旁的一首诗歌。诗歌以作者时隔五年重游怀河时的感受作为开头。一个“又”字,突出作者对这久违的景色的向往与喜爱,在全诗中,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其带给人的“治愈”功能做出了温和、细致的描述。

诗人在第一节中写出了一些“美好的形体”,它们是“陡峭峻拔的山峰”、“幽静的野地”、“苍翠的槭树”、“村舍的园地”和“种满果树的山坡”等等。它们有着各自的自然形态并展现着各自的自然状态。诗人从第一小结的开头处“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加上长长的五个冬天!我终于又听见这水声”中的“长长的”、“终于”两个修饰语来表明诗人对此次经历的期盼;从“我又一次看到这些陡峭挺拔的山峰”中的“又一次”与“我能再一次站在这里”中“能”字所包含的庆幸、久违之感;到“这里已经是幽静的野地,它们却使人感到更加清幽”中的“更加”这一次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诗人向往自然,渴望回归自然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诗人喜欢自然,因为自然无言却不会让人感到空虚,它带给人一种充实感;自然朴实无华却让人有一种甜蜜感,它始终“饱含着善意和爱”。

从诗中所写,自然所“饱含的善意和爱”不仅仅体现在对构成它的所有生命的善意和爱,同时也体现在对诗人这个观赏者或者无家的流浪者、抑或是对隐士的善意和爱。所以在诗人的笔下,这里的自然及自然状态是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一种洗涤的作用;人们在这种场景或者状态下也获得一种更高的能力。大自然的治愈功能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大自然的洗涤

“美好的形体”带给了诗人“甜蜜的感觉”,这种“甜蜜的感觉”使诗人恢复了恬静,喧闹的城市带给诗人的寂寞与疲惫感被它洗刷或者减轻。“温情”的引导与“欢乐的深入”使得诗人可以在自然中寻求到一种“和谐”的力量。这种和谐的力量是现实世界与人内心的本能世界所追求的自然的平衡与调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也写了一种和谐,他笔下的和谐是人物的良善与自然的和谐美的融合。但是他的和谐添加了一种人情美,是与中国的抒情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华兹华斯在这首诗歌中的和谐没有过多地渗入人情美,他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自然对人心灵的洗涤与启发。在这种自然而然的启发下,人在此中获得来自自然的力量。

诗人年少时将自然当作逃避所怕的东西的避难所,单纯将自然看作实现自由的地方;青年时期看山即是山,自然就是自然;到后来他学会怎样看待大自然,怎样领会大自然带给他“崇高的思想的欢乐”、“超脱之感”。诗人对大自然的看待与理解,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逃离,但是也可以看作某种意义上的他学会了在看透这个世界的面貌后仍然愿意理解这个世界。“像《丁登寺旁》和《序曲》所揭示的主题,都是个人的思想是如何完美地适应于外在的世界,外在的世界又是如何完美地适应于思想。他经常采用回忆和追溯等联想的方式,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人所获得的能力

大自然对人的心灵进行洗涤,给人以美好、平静的感觉,让人变得“沉静”、“服帖”。人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清除内心的杂念,暂时放下现实世界带给人的压力和沉闷。

当诗人处于自然之中时,他能明确感受到来自自然的一种温和、平静的力量。当他远离自然时,他的精神多次转向自然——“多少次我在精神上转向你,啊,树影婆娑的怀河”。在回忆中,他的心绪逐渐平静,仿佛找到了精神的皈依。华兹华斯将自然给予人的直接感受经过再现与加工,情感的升华使得人获得洞察世界的能力。现实世界带给人的压抑、恐惧与憎恨被消淡,自然犹如一个精神导师,消解俗世的烦恼和压抑。华兹华斯在这里批判了庸俗丑恶的现实世界,资本的加速积累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反而将人们的心灵变得腐化、堕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善——“流言蜚语”、“急性的判断”、“自私者的嘲讽”、“硬心汗的随口应付”。

在诗歌的结尾处,他写到“我亲而又亲的朋友”、“我亲而又亲的妹妹”,“我们愉快的信念,相信我们所见的一切都充满幸福”,同时诗人说到“当你的心灵变成了一切美好形体的大厦,当你的记忆像房屋一般容得下一切甜美的乐声和谐声”,即使遇到困难,她也会有支撑的力量。这是诗人把对自然的爱与对妹妹的爱放在了一起,并对妹妹进行祝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华兹华斯的情感体系中,他对自然饱含深情,同时他对人类和宗教也饱含深情。大自然给予人善意和爱,人将它反馈给现实世界,在想象与现实中不断寻求前进的可能。

人在此获得了思考的能力——思考现实世界,思考自然;人同时也学会了将大自然赠与的爱交付给现实生活中的人,用爱和善意弥补现实世界的不完美。

三、结语

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这首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朴实自然,一改古典主义的斧凿痕迹,将诗人敏锐的感觉与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刻画的同时,融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歌颂,同时将从大自然那里接收到的力量反馈到现实生活,表现出对人类的爱。

参考文献

[1] 赵广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 朱維之主编《外国文学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4]赵广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页。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治愈喜欢力量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喜欢”和“需求”,才是坚持梦想的源动力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