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渔家大鼓的探索及研究

2018-07-28 07:08邹佳芯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

邹佳芯

摘 要:石岛大鼓”是石岛沿海渔民在其特有的人文历史环境中,在长期从事海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代表,石岛渔家大鼓以其历史悠久,苍劲恢弘,气势磅礴,思想内涵博大,表现独特而闻名于海内外。本文主要对渔家大鼓的流传与现状、内在价值和人文因素展开论述,具体研究中通过采访、观摩、记录的方法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民间音乐;渔家大鼓;石岛地区;流传与现状;内在价值;人文因素

一、渔家大鼓的流传与现状

“石岛大鼓”是渔民特有的庆典表达方式,集中体现了鱼虾满仓、渔船靠岸时人们的喜庆心情。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早饭后,以各渔村为单位,自发地组成锣鼓队,从各村出发,沿着石岛主街道行进,一直延伸到各渔港码头并持续到中午。渔民们通过这种方式祈求鱼虾满仓,一年太平,表达了渔民们对新的一年平安靠岸的美好愿望。

(一)历史发展过程

1.产生

石岛渔家大鼓原名“大鱼岛渔家大鼓”。古代胶东沿海先民主要以渔为业,先民同大海的长期共存共生,通过身着鱼皮裙手击鱼皮鼓表现出最早期的渔家精神文化。

据荣成道光县誌记载,清代康熙30年始,大鱼岛就形成了村落,并以捕鱼为生,真正的渔家大鼓也便自然形成,但早期的渔家大鼓只是单个的,不成规模的。每当鱼虾满仓,渔家子弟平安归来时,人们就开始敲锣打鼓以示庆贺,因为村名叫大鱼岛,所以这种专为渔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锣鼓,就被大家称为“大鱼岛渔家大鼓”。石岛区域一带的渔民都采用了大鱼岛大鼓作为庆典的方式,此后,大魚岛渔家大鼓逐渐改称“石岛渔家大鼓”。

2.关于“大鱼岛”

清朝道光年间(约公元1835年),因岛上海藻、鱼虾较为丰富,邻近和逃荒而至的贫苦农民便在岛上定居下来,岛上风景秀美,水产资源丰富,取名岱屿岛(水中仙岛之意)。1925年(民国十四年),岛上渔民捕获一条罕见的大鲨鱼,为祈求以后鱼虾丰收,随将村名岱屿岛改为谐音大鱼岛。

3.演变与发展

石岛大鼓是从石岛湾建港和天后宫建立以后,从民间发展起来的。最初有旋锣和小镲组成,多在出海前、海市前,尤其是在天后宫庙会之间演奏。对未来充满着未知数,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严重对立,使渔家锣鼓十分深沉,舒缓,甚至有些苍凉。演奏中休止符的使用,使人感到对未来充满着许多悬念。1978年石岛文化站站长宋立干先生将不适合于现代生产方式和欣赏习惯的渔家锣鼓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去掉过去锣鼓中沉闷、苍凉的成分,增强雄壮豪放的成分,主要表现渔民同大自然斗争坚定不移,敢打必胜的信念。同时也体现了大海汹涌澎湃的特点。因此,他去掉旋锣和小镲,并把单独演奏变成集体演奏。它的曲调严谨,节奏明快,给人以催人奋进的感觉,得到各阶层的高度评价,并定名为“石岛大鼓”。

(二)渔家大鼓在石岛地区的现状

为传承非遗文化“渔家锣鼓”、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近年来,素有中国锣鼓艺术之乡美誉的山东省荣成市,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百姓课堂”公益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培训、分区举行比赛。目前,荣成市所有村、社区都建有锣鼓表演队,人们从40来岁的“村里年轻人”到80多岁的老人,热衷于锣鼓表演的比比皆是。

二、渔家大鼓的内在价值探析

对渔家大鼓的内在价值探析主要是从其音乐本体出发,对其表演特点、演奏乐器、演奏套路等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和解读其内涵。

(一)演奏主要乐器

石岛渔家大鼓的演奏乐器,主要有鼓、钹、大锣、小锣、小钗。鼓是鼓乐的中心,它咚咚作响似奔腾的骏马,其雄浑而富有气势的鼓声是鼓乐中的主旋律;钹声音洪亮而强烈,穿透力很强,在强奏时极富磅礴气势,在鼓乐中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大锣粗犷、洪亮,像渔民在对着大海呐喊;小锣音色柔和、清亮,主要围绕着大锣的重音,作各种装饰性的演奏,在鼓乐中配合着鼓声的起落而清脆鸣响,好似一只鸟儿和着乐音啼叫。

(二)指挥方式

原始的指挥方式,是以主鼓组的二钹为指挥。随着鼓阵的扩大及现代大型集会表演需求,加强了指挥手的突出地位和艺术造型。现已演变为阵前指挥,指挥手站在阵前,以多种艺术手法进行专业指挥,使得大型方阵锣鼓表演更加整齐专一,具有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三)队形及服装

石岛大鼓”的表演队形可根据场地环境灵活变更,基本队形有一字长蛇形,三角形,方形,弧形,圆形及分组形等多种队形。表演服装可根据表演主题要求,设制穿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表演服。通常有民族式,古典式,古代将士式,渔家风情式,现代时装式等等。

(四)演奏基本套路

“石岛大鼓”演奏的基本套路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叫序曲长套,第二大部分是间曲123,第三部分反复序曲长套,第四部分叫华彩水斗。

1、按古典音乐表现方式,长套起点沉稳、舒缓,节奏分明,是整个曲调的开篇部分,表现了渔民出海前乐观平静和人定胜天的信念,同时也表现了大海风平浪静敞开胸怀迎接渔民牧海耕鱼的天人合一的景象。

2、经过一冬的准备,精神抖擞的渔民驾船驶向大海,进入渔场后,下网捕捞鱼虾,此时的鼓点欢快高亢,有力表现了紧张激烈的海上作业情景。鼓调吸收了胶东半岛以至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三步搁打击乐模式。

3、第三部分是长套的反复。作为序曲的反复,是从123之后紧张节奏转为较为舒缓,表现了热烈紧张的海上作业之后的一个休憩舒缓的间隔。在节奏和时间上可以根据表现主题任意缩短延长和重复演奏。在艺术设计上,表现内涵上,一是为第四部分华彩乐章的出现进行铺垫。二是为主题表演增加适应性。

4、第四部分华彩水斗。是整个曲调华彩乐章的所在。其演奏主题表现了渔民在狂风恶浪中战天斗海、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以弱拍起点,节奏越来越快,鼓调激昂高亢,结尾嘎然而止,给人以跌荡起伏、出人意料的艺术享受,充分表现出渔民胆大心细、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5、结束曲。

三、渔家大鼓的人文解读

(一)渔家大鼓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代表,石岛渔家大鼓以其历史悠久、苍劲恢弘、气势磅礴、思想内涵博大、表现独特而闻名于海内外。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下:

1.彰显地域特色,表达对渔家子弟平安归来时的庆贺。

2.独特的鼓谱和韵律反映了胶东渔民与大海共存共生共舞的博大情怀、大海性格。

3.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体现了中华人民的质朴精神。

(二)渔家大鼓等民间音乐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当今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石岛渔家大鼓等民间音乐面临着“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对此,我们需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宣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民间音乐的长久发展。

(三)渔家大鼓的传承

渔家大鼓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民间艺术品种,要想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认识,改变观念

2.尊重传统,学习传统

3.大力宣传,认真规划

4.抓住机遇,不断突破

5.培养人才,加大投入

6.加强硬件投入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
试论民间音乐的当代传承
探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现状及保护对策
论东北赫哲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宜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民间禅宗音乐的作用初探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比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