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想模式

2018-07-28 07:08刘伦旭李波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高职生职业能力

刘伦旭 李波

摘 要:高职教育应针对企业需求,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内容,采取以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校外实训等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与特色,其特点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校外实训等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实际、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特点。那么,高职院校如何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笔者反复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市场需求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依据。

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主要依据,要根据市场调查、毕业生反馈的用人单位信息等,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真正做到以企业需求促进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完善。尤其是针对各企业需求的人才素质进行分类,了解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结合各院系各专业建设的现状,借鉴同类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方向。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调研、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三、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指导思想,强调的是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使学生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并且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沟通,了解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标准及内容。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双师型”教师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实施的有效保障。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或体验,熟悉相关行业的要求与工作流程。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上要避免只看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教师的高技能与实践经验的现状,要鼓励在职的专业教师自学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岗位技能,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并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掌握市场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构建具有实践性、科学性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型、技能型师资力量的匮乏,还会导致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力不从心,或者说,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型、技能型师资力量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做到“产”与“学”的结合,彻底摆脱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羁绊。

五、评价机制是促进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制度保证。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情境中从事熟练而职业化的、个体深思熟虑的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的本领和状态,也就是说,职业能力并非仅仅关注操作技能本身,而是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影响操作技能养成的诸多方面,是一个包含着“不同维度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的整体性概念,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三种。基于这些认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强调“从经验中学习”的考核,避免将心智与活动分开的问题,改变单纯地注重知识考核的倾向,让学生获得一种综合性的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出来就是职业行动能力,即将认知层面的知识与行动层面的活动结合起来,其结合的产物就是完整的职业行动。职业教育的载体是来自职业实践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职业行动(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考核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只有围绕这种评价机制展开,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它对基础理论知识强调的是以“适度”、“够用”为原则,重点是将基础知识与通用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乃至优秀的实用操作技能型人才。

本文系省级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成果之一,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权福军,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J],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2005。

[2]马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3]王妙,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4期。

[4]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肖俊,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简介

劉伦旭(1965-),男,湖北随州人,副教授,大学学历,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李波(1970-),男,湖北随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生物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高职生职业能力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