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研究

2018-07-28 07:08苏振浩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介入

苏振浩

摘 要:社会企业作为商业策略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社会组织形态,有利于解决当前社区发展的角色困境,促进社区不断发展。本研究以广州市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为例,归纳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的具体路径,并就其现实困境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创新社区发展模式,推动社区发展。

关键词:社会企业;社区发展;介入

一、前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建设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通过商业策略解决社会问题,在社区发展等内容的社会公益事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社会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企业嵌入社区可能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因此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选取广州市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该社企以空间营造社群,发掘社区中的积极力量,推动社区营造和民间公益为目标,扎根社区进行各类社区建设营造项目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将主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是否有所意义,若有,意义何在?社会企业具体如何介入社区发展?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是否有所困境?社会企业怎样可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

二、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意义

在社区发展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在作用。政府介入社区发展主要分为两类: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以及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政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一大任务就是让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参与进社区服务供给。市场也因此承担起了社区发展的重任,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优胜略汰在促进社区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然而事实并不如理想状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造成一定的角色偏移。在我国社区向来就是国家权力的专有领地,政府加大干预,不可避免会导致社区中政府角色的越位与功能失调;同时,社区发展上的过度市场化也会导致过于功利主义以致社区衰退。

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界限对于我国社区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商业原则来满足公众利益的社会企业为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借鉴。社会企业运用市场规则,为社会企业的运转提供资金来源;聚焦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社会企业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社会企业因其特性具有介入社区发展的意义,把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种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解决了多元主体角色偏离问题并促进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综观中国当前的一些较为知名的社会企业,这些企业所涉及领域大部分依赖于社区,如社区营造、社区生态保护等。社会企业把社区作为资源和介入的场所,与社区保持着亲密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社区发展的活力,也有利于让社会企业在社区永续其生命力。

三、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具体路径

通过对广州市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项目的观察及相关人员的访谈,本文归纳出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的具体路径,具体路径主要分为三步。具体路径的归纳有利于促进其他社会企业吸收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

第一步、共建公共空间。先有公共空间方能促进社区发展最基本空间条件的满足。通过对B社企在该方面工作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共建公共空间主要分为几步:招募居民共同搭建空间、征集空间共建团队、团队共议运营规则、后期团队自主运营。第一步直接调动社区人员共建公共空间,会让社区居民对于公共空间有一个认同和归属,对于之后社区发展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第二步、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教育。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在社区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与公共教育,旨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增进对本土社区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需要在社区进行调研并弄清相关需求的基础上进行。B社企就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社区文化课程以及老年人公共教育课程诸如长者音乐疗愈课堂。这一步需要注意吸引外部团队自带资源来到社区,注重联系多方资源。比如B社企各类活动的举办就联系了诸多公益机构进行资源的互相支持。

第三步:培养具有志愿精神的社区行动者。行动者的培育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并提供公共参与机会。这一步关系到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注重挖掘社区的积极力量,并积极支持社区中的积极公民参与社区建设。注重挖掘社区中的内生资源并进行其发展能力的培育。

四、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困境

社会企业因其种种特性和优势,在介入社区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然而,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通过对B社企介入社区发展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中仍面对着诸多困境。

第一、法律体系的限制。发展缺乏相应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扶助。B社企在活动举办中缺乏相应政府支持,一些活动举办需要得到当地居委等机构允许,繁杂的行政程序难免降低效率。我国2004年才有第一个管理条例,中国才开始有了民间的基金会,社会企业方面仍有许多法律空白,社会企业在成长发展中缺少法律支持。

第二、公众信任缺乏。“社会企业”作为外来引入的概念在嵌入中国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上的缺位与认知上的差距。社会企业在西方有着来自文化方面的积淀,而中国缺少这些方面的文化背景。同时,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文化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社会企业公信度不足。诸如B社企在社区办活动自我介绍时,很多居民并不知何为社会企业从而缺乏信任。公众信任的缺乏不利于社会企业进一步介入社区发展。

第三、缺乏资金来源,自我造血能力较低。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社会企业的发展。政府对于社会企业支持较低,缺乏相应的专门支持项目。同时社会企业自我创收能力较低,大多通过募款、政府支持而非经营创收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这种现状严重限制了社会企业可持续地介入社区发展。

五、社会企业介入社区发展相关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企发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让社企在运营中有所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实现地方社区内的权力下放,促进社会企业进入社区。

(二)提高公眾信任,开展相关宣传推广工作。社企本身也应当积极宣传自身文化;政府需要在社会上推广社会企业的概念和方法,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社会企业的认知水平;双管齐下,提高公众信任。

(三)促进社会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提升。社会企业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企业营收能力。政府同时需要注重社企的培养,诸如建立社会企业孵化中心,支持社会企业更好地介入社区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建军.社区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一种社会企业的观察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5(04):69-75+135+157.

[2]黄旻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和谐的意义及发展路径[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08:4.

[3]陈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8-92.

[4]周俊岑.政府与社会企业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合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5]金昱彤.社会企业与社区公共服务创新——以H社区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6):12-17.

[6]孙毅.关于社会企业参与中国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0(01):249-250.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介入
基于功能评价体系视角下微电影广告语篇的研究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综合护理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支架的专利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论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服务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