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之对策

2018-07-30 04:40周宗成
重庆行政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德领导干部

周宗成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的重要讲话,是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一次系统阐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

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政者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反映。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政德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任何社会,政德的状况始终与政权安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德兴,则政权安;政德衰,则政权乱。近年来,在利益诱惑和风险考验下,一些党员干部政德缺失:有的政治立场不坚定、信仰动摇、理想缺失、组织观念淡漠;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突出;有的纪律松弛,违纪违法。尤其是一桩桩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腐败案件不断地累积着民怨,侵蚀着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政德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

政治生态既是检验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究竟怎么样,是不是风清气正,能不能做到任人唯贤,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政德。只要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讲政德讲修养,就一定能够形成“头雁效应”,风行草偃,蔚为风气,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品德低下、滥用权力、贪欲横生、腐化堕落,必然污染政治生态,恶化党风、政风,从而涣散党心、民心。因此,领导干部讲政德讲修养,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激浊扬清,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政治生态。

(三)加强政德建设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迫切需要

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执政党领导干部政德水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影响民德,左右民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的风气正不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就是风向标。如果领导干部自身道德水平不高,就会使一些群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导致“政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由此可见,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关乎人民福祉、社会进步、党和国家的公信力。

(四)加强政德建设是促进干部成长进步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历来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视为选拔干部的最主要的标准,特别是把“德”放在“才”的前面,因为在德才无法兼备的时候,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更大,甚至败坏党的事业。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全是靠权力因素起作用,很多时候是靠非权力因素起作用。靠玩弄权术的人,可能在职业上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是不可能取得一世的成功。俗话说“小成靠智,大成靠德”。近年来,一些落马的官员“智”可谓很高,“职”也有小成,之所以不得善终,就是因为“缺德”。而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者,无论是学界泰斗、政界精英、商界传奇,能被世人传诵的,无不是道德楷模。从这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个人的政德如何,对其成长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阐释了干部“德”的内涵。干部的“德”主要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方面。政治品质,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道德品行,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

现阶段我们认识和处理政德建设问题除中组部《意见》规定外,习近平总书记的政德思想是重要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政德,特别是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系统阐释了“政德”的核心要义,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德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明大德

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明大德”是对领导干部政治品德方面提出的要求。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就是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就是要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经受各种风浪考验。

(二)守公德

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守公德”是对领导干部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方面提出的要求。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社会公德,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真情待人、诚实守信,带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热心公益事业。新时代领導干部的职业道德,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珍惜人民公仆职位,敬业奉献、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遵守廉洁从政行为准则,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

(三)严私德

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严私德”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方面提出的要求。新时代领导干部的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就是要遵纪守法、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正;就是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清白做人、清廉为官、清正用权、清明施政,坚守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感恩父母养育、感恩师长教诲、感恩组织培养、感恩同志帮助;要注重家庭、家风、家教,营造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明大德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守公德是对领导干部的社会要求,严私德是对领导干部的个体私人领域的要求。

三、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政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形成了团结向上、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但是,政德缺失的现象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是:在政治品德方面,有的放松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四个意识”不牢;有的贯彻落实中央、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变通打折;有的对党不忠诚,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有的拉帮结派,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有的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意识不强,家长制、一言堂,不按規矩程序办事。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的宗旨意识不强,摆不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当官做老爷,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有的为官不为,作风漂浮,干事慵懒,不敢担当;有的为政不廉,生活腐化;有的热衷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短期思想、急功近利行为严重。在社会公德方面,有的是非、善恶、美丑不分,对社会不良现象熟视无睹,甚至参与其中;有的只讲哥们义气,不讲组织原则;有的无视公共秩序,不讲社会诚信。在家庭美德方面,有的不孝敬父母,不尊老敬贤,不注意家庭、邻里和睦,不讲文明礼仪,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

为自上而下形成讲政德讲修养的“头雁效应”,现就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德教育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政德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把政德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经常性培养教育。各级党校、干部院校要把政德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分层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载体和方式,开展政德建设专题教育。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政德文化建设,形成“人人修政德、事事讲政德、处处比政德”的浓厚氛围,引导全体领导干部切实遵守新时期从政道德规范。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导向,保证选人用人质量,严防道德败坏者混进领导干部队伍。要把领导干部的政德作为选人用人考察的重要内容,全面掌握考察对象政德与政绩、政德与才能、政德与竞争的情况,切实做到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地把政德修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

(三)改进政德考评

要根据干部不同层级和岗位,分级分类提出德的评价体系,明确德的考核重点,让“德”的评判更加科学合理,使干部“有德可依”。要创新“德”的考评方法,既通过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等方式,掌握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更要重视工作圈的考评,了解领导干部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个人名利问题等关键时刻的综合表现,还要关注领导干部在“生活圈”“社交圈”德的表现和口碑;既要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传统的考评方式,也要采取心理测评、家访邻访等新的考评方式;既要有正向考核,也要进行反向调查,掌握领导干部“德”的真实情况。要建立干部个人政德档案,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政德评议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政德建设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深入剖析班子成员政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整改方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每年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时,把述德作为重要内容。要把政德评议和行风评议结合起来,在行风评议中,增加对参评单位主要领导政德评议内容。推行新提拔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和政德承诺制度,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五)评选政德模范

在干部考核和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榜样的力量促进政德建设。建立干部政德模范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政德模范评选,公开通报表彰。凡受表彰人员,在符合干部政策的前提下,优先提拔使用。通过树立政德楷模,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实践中培养政德,在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弘扬政德。

(六)建立政德建设长效机制

要对现有涉及政德建设的各类制度规定进行认真梳理和补充完善,形成育德、考德、管德、用德彼此衔接、相互配套的闭合制度体系,避免不同部门的制度规定之间产生重复、割裂甚至冲突,切实提高制度效能。要坚持把政德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使政德建设内化为广大干部的潜意识。要加强完善机制,探索完善政德教育培训、政德考核评价、激励和约束等机制,将政德建设引向长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引导干部把品德修养落实到干事创业的实践中。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政德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2016重要领导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