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人才政治引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2018-07-30 04:40张波
重庆行政 2018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人才

张波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及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其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选贤任能,认为选人用人与人才政治引领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全局性发展。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書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治理理念,加强对人才,尤其高层人才的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形成人才聚合效应,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各方面人才汇聚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党情国情世情可分析之上的科学判断,是新时代人才政治引领的基本理论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晰了人才政治引领的基本政治站位。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这一论断客观准确的描述人才在现阶段中国发展中的战略性意义,回答了新时代继续加强和改进人才政治引领伟大现实意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政治引领的理论创新源于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才政治引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发挥人才资源的正向效应,首要的问题便是人才政治引领问题。人才政治引领的政治性和战略性不仅考验一个政党“纷繁世事多元应对”的运筹智慧,更检验一个政党“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领导驾驭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始终突出人才政治引领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以前瞻性引领人才队伍更长远发展。2012年12月7日一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识才、爱才、引才、聚才的政治魄力、责任担当和恢弘气度,“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以天下之才为中华所用,以中华之才促世界发展,注重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合力奋斗。

二、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方向与政治原则是人才政治引领的核心,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首要就是引领人才爱国爱党爱家。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是指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报效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这一论断论述了习近平关于人才政治引领思想创新的基本政治方向,明确了人才政治引领的具体目标: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2013年7月17日,他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也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的殷切希望,也赋予了人才一份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常怀人才忧患意识,常思人才发展之策,常慰人才发展之困,以执政党的担当和胸怀团结引领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人才力量。

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从事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风险与失败,需要全社会给予宽容和勇气。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中强调:“要放手使用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2013年7月17日,他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时再次提及“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断为我党人才政治引领确立了“管理创新,宽容失败”的原则,少点求全责备,多点关心关怀。

四、建章立制,制度引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从健全和完善制度的角度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为人才工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要求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思想的理论品格与实践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人才政治引领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也具有问题为导向的实践特性,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通过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人才政治引领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人才政治引领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文化性相统一,正确政治导向为前提,运用社会力量和文化因素实现综合引领

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是党管人才原则的具体实践,是我党根据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党所处历史地位的变化发展要求,为更好完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而做出的战略行动,是保证我们党的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无论是历史如何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中国人才政治引领新境界,创新团结引领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为我们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和实施人才政治引领,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为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营造良好的育才环境,聚合人才力量为大众谋福祉,服务群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的利益。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注重文化因素在人才政治引领中的作用,讲求用传统文化催发人才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倡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才兼備的社会主义人才队伍。

(二)坚持人才政治引领的主体性和主题性,明确主题、围绕主题,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是各级党委、党组织和党员主体性地位、主体作用及其先进性在人才工作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和制度外显。人才政治引领就是要发挥党委(党组)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以党的政治动员优势和组织优势聚合全社会人才发展共识,切实担负起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责任,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同时,各级党委要认清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某个阶段和历史时期的发展中心和时代主题,明确发展要求或者发展使命,科学确定引领主题,设置合理有效的载体,贯彻落实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将个人的事业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主题之中。例如,现阶段,各级党委加强人才政治引领的主题就是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宏大的人才队伍,汇聚强大的人才智慧和力量。

(三)坚持人才政治引领的科学性和包容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准确把握人才发展规律

人才政治引领是否正确,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各级党委(党组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认识和理解。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的实践,坚持人才政治引领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调查和研究部门性、区域性和全局性的人才问题,客观准确把握人才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团结与引领的结合和引领与工作的结合,务求实效,真正能促进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升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同时,人才政治引领要具有包容性,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鼓励人才创新,敢为人先,敢于尝试冒险,宽容失败。中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的科学性和包容性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的人才实践之中,科学性强调政治引领的刚性,认识人才规律,遵守人才规律,保证人才工作的正确性和严肃性;包容性侧重政治引领的柔性,关爱人才,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人才营造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的浓郁氛围。

(四)坚持人才政治引领的创新性和规范性,创新引领,建章立制,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纵观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才政治引领,其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才治理理论和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创新驱动人才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特点和历史使命,在肯定人才是党重要可靠依靠力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政治引领的内容与主题、方式与方法,不断创新人才政治引领的机制与体制,用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人才政治引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将切实可行、实践有效的人才政治引领的正确方法上升到规范的制度层面,实现人才政治引领的创新性和规范性的科学统一。例如,邓小平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治引领原则;江泽民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先后引领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人才工作指导性文件。

责任编辑:胡越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人才
人才云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