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闻舆论工作新发展

2018-07-30 04:40宋英俊
重庆行政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舆论文化

宋英俊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同时进一步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进展,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推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舆论方向

(一)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求新闻舆论工作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如果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进行伟大斗爭、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艰巨任务,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出版部门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新闻采访、稿件编辑校对和印刷发行等具体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关意识,保证作品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文化导向、知识导向、科学导向等导向正确,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对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由过去单纯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转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内涵物质文化的富足,而且提出的层次更高,涵盖面更广,就文化而言,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积极、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民心声,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才能传递正能量。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列宁在强调报刊党性原则的同时,要求报刊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把党的报刊同时看作是人民的报刊。2013年8月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二)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立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强调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党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在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文化企业承担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新闻出版单位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三、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新闻内容制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现代新闻传输覆盖面日益扩大,新闻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团结奋斗。一是要加强各级党委对新闻出版单位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加强对新闻舆论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和研判,充分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和渠道,加大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把关能力;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鼓励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出版专业知识和掌握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胡越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舆论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好刊社会效益高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