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2018-07-30 04:40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
重庆行政 2018年2期
关键词:回龙党员群众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修订的党章也增加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内容,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陈敏尔书记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强调,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回龙坝村作为区级乡村振兴试点,提升政治站位,以党建为抓手,深刻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强化基层党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位于沙坪坝主城区西部29公里,东依中梁山脉,南与土主镇相邻,西傍梁滩河畔与凤凰镇接界,北与北碚区歇马镇接壤,是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的一部分,集城镇与农村、农内与农外(产业角度)、传统与现代一体的近郊型城镇,具有典型的乡村振兴观察样本意义。基于此,本课题组将回龙坝镇作为乡村振兴调研样本,全面观察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地位和作用。回龙坝镇在探寻“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动力是什么?”的答案时,提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通过调研,回龙坝镇乡村振兴的实践充分证明“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一、以党建为引领。让组织“强”起来

推动乡村振兴,要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赋能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回龙坝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首先,以“四基一化”为抓手,严格落实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党建“基本责任”;实行驻村(社区)负责制,镇党委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所联系支部上1次党课,每季度督导党建工作1次,并严格按照《沙坪坝区党支部活动基本规范》《沙坪坝区党员行为规范》及“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抓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等基本动作。其次,抓阵地,完善为民服务平台,在镇(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上,投入60余万元为大水沟村阵地新选址,投入150余万元迁建五云山村阵地,投入100余万元对回龙坝村阵地及便民文化广场、西溪桥村阵地进行扩建。同时,以项目化管理攻坚党建工作难题,明确1个党建项目为书记主抓项目,落实领导班子成员驻村联系制,投入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约120万元。

二、以党建换动能。让产业“旺”起来

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兴旺,给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回龙坝镇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契机,紧扣“都市后花园”的定位,坚持“产业带动党建、党建促进发展”,实施“支部+”的产业党建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由党组织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形成了产业发展好、群众满意度高、村容面貌改善好的欣欣向荣局面。首先,回龙坝镇党委把基层党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和所驻村(社区)的领导班子具体抓,与征地拆迁、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事务规范管理等结合,分门别类制定措施,坚持“产业带动党建、党建促进发展”,科学统筹推进,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回龙坝镇成立农村集体土地托管中心,建立“启华农业合作社”种植服务站,划分种植信息收集党小组、栽种培训党小组、果实销售党小组,形成网格化管理,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其次,回龙坝镇党委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沿山产业带的发展和建设打造,大胆推行“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支部+农户”的产业党建模式,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形成“支部引领、专业运转、农户参与”的良好格局。仅回龙坝村,充分利用党建推动经济发展,共引进10家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2000余亩,形成了1000亩“金沙杏”、500亩“金帅葡萄”、300亩经济林木等特色产业,至2017年底,村民收入实现人均14000元,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18个合作社公路通到家门口,政策落到人头上,扶贫精准到点上。再次,制定“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培养计划,组织开展“提质增效我带头”“规模种植当标兵”“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主题活动,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

三、以党建促治理。让乡村“和”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回龙坝镇党委与时俱进转换治理理念,村党组织将工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始终把群众认同、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提出“群众办事不出村、政策咨询不出村、纠纷调处不出村、困难帮扶不出村”的目标,完善了“定时坐班、限时办结、全程代办”的服务模式,把就业服务、计划生育、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各种办理事项列入代办范围。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工作制度,制作发放便民服务卡550张,累计办理群众事项2567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167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同时,积极拓展各村(社)中心服务功能,放大辐射效应,2015年12月底,成功打造了农资超市、电子商务、金融网点为一体的新农村服务站点,成为首批区级“三进村”示范点。同时,回龙坝镇以培育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党建特色,服务群众,发挥党组织在村务治理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西溪桥村“党员服务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村民聚集的商店、党员家中建立服务站,以党小组长(或党员村民组长)为负责人,每个服务站由3~5名党员组成,每个党员联系3~5户重点群众。共确定“党员服务站”办公场所19处,服务站值班人员65人,并制订了工作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使“党员服务站”成为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群众反映问题、村民参事议事的新平台。

四、以党建抓整治。让乡村“美”起来

陈敏尔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打造绿色家园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生态“留白”,增强城市自然底色,增加城市人文底蕴,让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在促进绿色惠民上下功夫,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供更多绿色公共产品和服务,抓好生态脱贫,让绿色为群众创造更多红利,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回龙坝镇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村社发展绿色产业,营造乡村美丽风景,2015年回龙坝村成功引进红岭溪谷农业发展公司,预计投入1.7亿元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主题度假等多功能的3A级特色农业旅游观光风景区。同时,镇党委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村容村貌,便民为民。例如,近几年,回龙坝村硬化村级公路7公里、人行便道7公里,逐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二水厂改造工程,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修建产业带健身步道5000米、停车场11.7亩、环山防火通道5公里等,促进产业带发展;今年预计投入1100万元启动农民新村修建,用于滑坡地带50余户共150余人集中搬迁入住。

五、以党建育人才,让人才“活”起来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见党对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视。回龙坝镇将培育农村人才队伍作为党建的重中之重,利用好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并且愿意回到农村创新创业的乡土人才,真正将其培养成引领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使农村处处充满“工匠精神”,让乡土活力再现。首先,回龙坝镇党委制定“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培养计划,组织开展“提质增效我带头”“规模种植当标兵”“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主题活动,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其次,打造“三支队伍”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先峰作用。一是学习小分队。强化对全镇各支部青年党员骨干的学习指导,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两学一做”读书活动、“机关干部大讲堂”交流学习心得、“QQ+微信”送学、讲微党课等活动,发挥青年党员的“领学”作用,以优秀的学风引领人才发展。二是志愿服务队。围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成立回龙场镇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春风招聘会、文明劝导、“两创”宣传、慰问孤寡老人、“植绿护绿、美化家园”、义务献血等20余次志愿行动,共200余名青年党员志愿者踊跃参与,积极服务企业和群众。三是青年突击队。坚持通过“以老带新”,安排青年干部到两城同创、整违、征地拆迁等一线实践学习等方式,培养打造一支积极作为、勇挑重担的青年“突击队”。目前镇已有10余名年轻干部參与镇重大项目任务中。(执笔人:闫建、张波)

责任编辑:粟超

猜你喜欢
回龙党员群众
元夕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一瞥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闻着茶香去旅行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刘曦林作品
浙江省嘉兴市“金翅膀”奖教助学项目 结对帮扶习水县回龙镇30名贫困学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