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2018-07-31 10:02唐晓东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吴中区太湖环境保护

唐晓东

苏州市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太湖水域,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近年来,吴中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殊荣。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更好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担好发展之责。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包袱,更不是发展的对立面,抓环境保护就是抓发展质量,就是抓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实施实业兴区、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从源头上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做优“先进制造轴”,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创新转型,减少环境污染,压降综合能耗,实现集约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坚持农文体旅融合、休闲度假为主路径,进一步发挥环太湖深厚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高标准推动“生态文旅带”建设,真正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担好治理之责。牺牲生态环境就是轻视民生福祉,就是无视金山银山,就是忽视全局大局。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打好太湖治理保护组合拳,2001年撤市建区以来,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治理,全区累计投入130亿元,成功创建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苏州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我们将以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为倒逼,扎实开展“263”專项行动,持续加大对“两高一低”、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淘汰。特别是聚焦年度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注重运用系统化思维,统筹好水里和岸上的治理,加强水质预警监测和蓝藻形势研判,稳妥做好太湖围网拆除,确保打实、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涵养示范区,担好保护之责。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特别是分别在2010年、2012年、2014年率先在省内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板块发展差异化考核、出台《绿色发展规划纲要》等三项工作的基础上,计划划定吴中区东山金庭两镇陆域、两镇之间的太湖水域及环岛500米太湖水域为生态涵养区。坚持生态保育、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并重,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区环太湖生态保护圈的优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涵养示范区内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

坚定不移落实绩效考核差异化,担好激励之责。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工作要求,层层传导压力,运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真正把环保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环保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破除唯GDP论,进一步做好板块发展差异化考核,加大环太湖板块在民生改善、文化旅游、生态效益等方面指标实绩的考核权重,降低财政增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重点工作分值,提升其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动力。突出做好环太湖“加减法”,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效益“加法”。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吴中区太湖环境保护
苏州吴中区“四敢”精神激发“四优”举措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环境保护
吴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