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7-31 10:02张蔚菊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江苏制造业高质量

张蔚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蓝图,并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率先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担负起的重大使命。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对江苏而言,及时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

走出“要素驱动”乏力的窘境,需要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依靠政策红利和低成本要素驱动,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为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2008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引致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带来的双重压力,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土地等资源供给不足、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等情况,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依靠创新提升质量上,要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消除产能过剩隐患,需要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江苏领先于全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告别了短缺经济。但是,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导致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应成为今后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需要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关键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提升为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既有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全省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超过60%;苏北五市人均GDP只有苏南的44.8%、苏中的64.6%。面对国际和国内环境不确定性较多,江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发展,江苏目前已经具备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51.4万件、22.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8.7万件,比上年增长15.1%;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2万件,增长1.4%;PCT专利申请量达4590件,增长42.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5件,增长22.2%。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36万件,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70%以上。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607家,位于全国前列。全省共有5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各省第一。

二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加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代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

三是商标品牌战略成绩亮眼。据《中国商标品牌战略年度发展报告(2017)》显示,江苏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量35.3万件,国内有效注册量88.9万件,地理标志商标269件,全部位列全国前五。截至2017年底,江苏全省的驰名商标已达734件,其中661件驰名商标来自制造业,占比高达90.2%,驰名商标在江苏年均增长达78.3件,年均增幅达到39.3%。盱眙龙虾、邳州大蒜、高邮鸭蛋等地理标志商标都已成为展示江苏形象的靓丽名片。

四是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有力。多年来,江苏实施的“双创计划”“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科技镇长团”“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等多项重大人才工程成效显著。通过科技创新“40条政策”和“人才新政26条”,赋予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累计支持120余位院士、2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领衔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省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781人,其中创业类256人,占全国30%;全省研发人员达75万人,年均增幅超过11%;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0位,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还需从多维度采取措施

为了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江苏在全国和全球经济的“大坐标”中审视与谋划自己的发展,从多维度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由市场发现需求、适应需求并引导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資源配置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的大趋势下,首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将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要围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的目标,积极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依托创新能力强、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大院大所,重点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按照滚动培育、整体协同、统筹布局的原则,积极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专业领域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鼓励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制度等,在全省形成环环相扣、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创新格局。

第三,致力于形成更多优质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优化力量。要着力构建起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机制。理性把握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依托自身在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发现和培育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四,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要深入实施“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拓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深化实施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瞄准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技能人才培养“青苗计划”,大力培养技能大赛选手和行业技能领军人才。同时,要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等重要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需求,面向全球引智引才。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世界经济教研部)

责任编辑:王 婷

猜你喜欢
江苏制造业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数读江苏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