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2018-07-31 10:02刘献理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科教产学研科技成果

刘献理

创新是第一动力,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俗话说,创新活力造就发展实力,文明程度彰显发展高度。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江苏科教实力雄厚,是大学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科技成果也很丰硕,优势非常明显。但同时也存在“高精尖”人才数量和水平不具绝对优势,“有高原缺高峰”;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政策有待优化和深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够顺畅等问题。这些束缚了科教、人才资源应有作用的发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人才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实现高层次人才倍增,进一步打造人才高地。同时,在坚持“以用为本”,统筹各类人才发展方面也要进行深入研究。整合资源,积极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江苏的创新局面。

经费项目管理方面。要推进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慎重决策投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科技攻关项目,加大经济绩效在科技项目評价中的权重,根据对科技项目的评价结果,特别是经济绩效结果决定增减研发经费。

突出创新主体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知识和技术协同创新,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大力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向创新聚力、以创新开路,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具体做法上,要深入推进政产学研、人力资源部门与科研团队、产业基地与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全方位协同创新体系。汇聚高校、院所与地方协作的强大合力。充分利用分布在高校、院所的国家实验室等载体,以基础研究优势攻关产业化科技创新。破除制约转化的现实阻力。打通堵点、畅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政策,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措施。用足用好省科技创新40条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上市资源,加快推动股份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撑作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各类特色金融服务。探索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模式。采取优惠财税政策激励创新。

管理及服务政策方面。改革、改进、简化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政策,明确每个办理事项的政策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要求、申报时间、受理电话等。通过会议培训、政策宣讲等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补助、科创园区培育、研发机构建设等科技政策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围绕科技政策解读、科技项目申报等开展上门服务。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强保护与加大惩处相结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科教产学研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之窗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