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案管理模式在高校心理危机工作中的应用

2018-07-31 09:21李勤胡国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

李勤 胡国良

摘 要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当前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高校心理健康危机事件数量和危机程度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已有的“学校——院系——学生”三级工作网格中,整合已有资源,发挥联动机制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是当前心理健康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外发展相对成熟、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的的“个案管理”模式探讨其在高校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个案管理 高校 心理健康

1个案管理

20世纪70年代个案管理被应用于国外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

美国护士协会(ANA)认为:个案管理是包括评估、计划、服务、协调与监控为一体的健康照顾系统,以符合个案多重的护理需求。美国个案管理协会提出:个案管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包括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和评价所选择的医疗服务,通过沟通交流,格力选择可用资源,以满足患者全面的健康需求,该站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成本效益。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被认为是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选择、提高服务质量的灵活的、系统的、互相合作的一种方法。我国台湾修慧兰认为,个案管理是各个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并扩大服务的成效。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是一种针对个体需求,利用团队的力量,以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为重点,最终实现个体良好发展、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目前,国外个案管理研究已涉及包括医疗卫生、精神疾病护理、特殊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国内研究中,个案管理的概念逐渐普及,被较多应用于临床诊疗和医疗护理领域。已有研究显示,个案管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整合现有资源、有序实施计划、及时开展监督与评价,是个案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个案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资源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2学校的个案管理模式

个案管理在学校的应用中,最具实践性的是由危机学生的学习和教育中心(Albert,1995)所发展出的C-STARS以学校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建立关系(engaging)、有效评估(assessing)、制定计划(planning)、获取资源(accessing resources)、整合(coordinating)、结束关系(disengaging)六个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个案管理员、跨专业的个案管理团队和社会服务体系组成该模式的三大基本结构实施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员确认可能存在危机或风险的学生,并转介至跨专业的个案管理团队,督促团队为学生开展专业评估和多种服务计划,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联系家人,获得家庭的支持,协助各项服务并做好信息的搜集和记录。

个案管理团队至少需包括:个案管理员、社工人员和专家。个案管理员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到团队工作中。个案管理团队根据个体情况,结合专业优势形成团队,开展专业评估、整合资源制定服务计划等工作。这些人员可以来自于校园内不同的领域,团队人员定期交流、相互协作,共同执行个案管理模式的六个环节。以学校为基础的个案管理团队和社会服务工作者(如医院、司法部门等)相互协作,共同组成了综合服务网络。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主要是“学校/中心——学院——学生”,院系是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学校和院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在资源的整合方面往往会因为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由于缺乏家庭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参与,使得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过度依赖于学校教育和学院管理。

以学校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各方资源,参与到危机学生服务的全过程中,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个案管理的建立与实施

Fuller(1999)认为有效的学校个案管理策略应该是:(1)能够以整体的视角看待正处于社会家庭背景下的学生;(2)有充足的人力和资源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帮助;(3)对学生提供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评价;(4)能够协调和整合各方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监督和跟踪调查;(5)实现校园、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跨部门合作;(6)开展检验,了解阶段性成效;(7)有完整的档案资料记录。

根据C-STARS管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应首先确确立个案管理员和个案管理团队。在我国高校中,个案管理员可以是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教师、班主任等,而个案管理团队不仅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或心理健康教师,同时需要能够具有一定能力调配资源的管理者以及能够参与到危机个案全过程的协同者。个案管理包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别与发现危机阶段。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现的越早就越能有效的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作为个案管理员首先需要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懂得识别异常心理现象及行为的表现,能够深入学生人群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个案管理初期,个案管理员需要能够对于学生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进行基本的掌握,建立个案信息卡,认真对待出现负性事件或突然出现的异常举动的学生,例如:亲人离世、突然学业成绩下降、认真学习的学生突然多次逃课、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等等。

第二阶段:转介与干预阶段。个案管理员并不一定都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医护人员或专家,当发现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时,应当及时的转介至专业团队下进行危机干预,严重的需要转介至医疗机构。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临床治疗经验,个案管理员错误的个人认知和非专业的判断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危机伤害事件。

第三阶段:评估和团队建立阶段。评估不仅包括对危机程度的专业评估,同时包括对家庭环境、社会支持、校园资源等方面的评估,因为造成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困、社会支持丧失、学业困难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因此评估是动态且持续性的,评估的过程也是资源整合、个案管理团队的建立过程。团队成员可以包括个案管理员(辅导员、心理老师、班主任等)、部门领导者、医生、家长、同学等,同时应当鼓励家长的参与,学校不应替代家长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还应主动要求家长参与资源的识别、方案的制定并作出独立的选择。为避免角色冲突,个案管理员与心理教师通常不应是同一人。

第四阶段:制定和实施方案阶段。针对学生的需要,干预方案的计划制定由团队共同完成,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权利,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实施的各个环节也需要有完整的记录和必要的存档。

第五阶段:效果评估阶段。个案管理过程如同一个“环状链”,效果评估是上一轮危机干预方案实施的终点,也是判断新一轮危机干预计划制定的起点,维持已取得的危机干预效果并逐步过渡到最低或无个案管理活动状态是效果评估的最终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不仅是校园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个案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提供持续、有效的服务和帮助,作为个案本身而言,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助和助人能力同样能够有效的识别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只有协同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意,龚敏,余晓佳.个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2(15):92-93.

[2] 童亚慧,乔建歌,杨青敏.个案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13):95-97.

[3] 彭路.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个案管理[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薛美琴,张玲娟.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 (03):367-371.

[5] Albert,J. & Jr.Smith.School-Based Case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Service Mod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Potential Dropouts[J].A Series of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1995(10):1-5.

[6] 华道云,李义丹,王祖尧.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干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12(02):81-8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高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