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考

2018-08-02 06:00马一菲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再利用保护

马一菲

摘要: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体现,涧西工业遗产作为“一五”期间我国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具有历史、人文、经济、科技、关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随着城市更新、产业调整,涧西工业区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如何对涧西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概述,结合工业遗产转型成功案例和涧西工业区现状分析提出建议,让人民群众参与融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中,让人的活动为涧西工业遗产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激发活力

近年,城市工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生态环境平衡、绿色低碳经济等多种难题,老旧工业文化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面临被废弃的境地,“工业遗产”的概念随之出现。国内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起步较晚,体制尚未完善,地方政府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也缺少纲领性的政策保障,造成了许多城市工业遗产消失在了城市改建的热潮之中。洛阳的涧西工业遗产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城市改造的影响。洛阳涧西工业遗产区作为“一五”期间我国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有着带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工厂车间、厂房、职工住宅和各种配套设施以及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现在涧西工业遗产的许多原有景观被破坏了,在城市更新中如何保护、再利用涧西工业遗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外工业遗产保护思想发展概况

(一)《下塔吉尔宪章》

工业遗产保护思想最早始于工业考古学。1978年,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在瑞典成立。从此,世界工业遗产的保护进入了全球交流、协作的阶段。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会通过了由该委员会制定和倡导的专门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下文简称《下塔吉尔宪章》)。

该宪章提出工业遗产的概念,即“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的物质见证,是全人类的财富,研究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必须得到认可。

(二)国内工业遗产保护思想发展概况

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工业遗产保护的概念在我国长期被忽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许多工业遗产被“无意识”地毁坏。2006年4月,以“重视并保护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中国工业遗产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通过了我国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共识文件——《无锡建议》,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提上议程。

二、中外工业遗产成功改造转型案例

(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二战以后,德国部分工业区严重衰退,而鲁尔区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与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调整,颁布了鲁尔地区专门的法律政策,对矿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统筹安排。他们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公路、航线、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为资源枯竭地区的工业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改造的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保持当地传统的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极具风情特色的景点。

(二)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藝术区所在的地方是“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遗址。798艺术区对厂房建筑进行改造。许多博物馆、展览馆等具有人文艺术价值的场馆不断落成,配套的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人们纷纷到此参观游览。周围环境也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不断改善,造就了国际知名的艺术区。

三、洛阳工业区历史沿革与价值分析

(一)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的历史沿革及上位规划

洛阳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重点工业区。洛阳工业区以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为中心,留下了许多苏式风格的建筑群。重点企业的建立带动了洛阳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工业浪潮,在中国近代的工业建设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涧西区现存的工业遗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厂区大楼和厂房等生产设施,另一部分为配套建设的家属楼、医院、图书馆等生活方面的设施。针对现状,洛阳市有关部门制定了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的规划项目,在老工业基地区域重点建设“一轴、一带、三区、四节点”区域的规划方案。

(二)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的价值

涧西工业区的建设是在苏联大规模援助下进行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涧西工业区的规划建设讲究对称布局,其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的整体规划模式被誉为“洛阳模式”,是当时我国工业规划建设的样板。独特的艺术性和规划模式使涧西工业区兼具了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涧西区的居民自工业区建立之初在此定居,日常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工业区别具一格的工作、生活方式。这些工业厂房、单位大楼不但创造了难以量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承载了几代人生活的印记与回忆,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四、涧西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工业遗产与自然文化遗产不同,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产物,人对工业遗产景观的可参与度极高。因此,工业遗产具有一些独特的保护方式。

(一)保留工业遗产原貌

工业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它的再利用应基于保持原貌的前提,适当地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首先应加强工业遗产区规划的整体性。涧西工业遗产街区蕴含了独特的城市肌理与文化特色,只有将涧西工业遗产区的发展规划整合纳入到洛阳市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工业遗产区的发展建设才有长期可行性。其次,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的部分工厂还在正常运作,可以根据该厂原有的生产活动,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其进行优化;而其他已经废弃的厂房可以在原有的建筑结构上改造成其他功能的建筑使用。

(二)加强遗产区专项管理措施

根据涧西区当地的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对其制定专门的政策和法规并设立独立的部门来对涧西工业遗产进行监管。同时政府应组织成立相应的专家考察团,定时对遗产区进行实地考察评估,以便及时做出规划调整。此外,涧西工业遗产保护的后期管理工作也需要落实到位。

(三)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

人的需求是工业遗产转型研究的动力和方向,其中一个不变的需求就是居住。798艺术区的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可以居住,涧西工业遗产可借鉴成功的案例,建设一些酒店、胶囊旅馆等居住场所,以此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并与“步行可达性(Walkable City)”的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建立一个兼具安全性与舒适性的步行交通网络和相应配套的公交、轻轨等交通系统。

遗留的工业废物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大明渠沿线规划的“涧西水街”,建立完整的绿地系统对工业遗产和周边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升涧西工业遗产的景观观赏性,使其成为吸引游客、提高居民满意度的一大亮点。

(四)创造多元化空间,丰富工业遗产的功能

对于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再利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并总结出了成熟有效的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主题博物馆、陈列馆、艺术工作室等。这类展示空间可以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遗产的文化脉络,甚至可以亲自参与到与工业遗产的互动中去,兼具美学与教育意义。

借鉴这些经验,可以将涧西工业遗产与当地特色的文化结合,改造成开放的游览空间、艺术性展示空间等:发挥工业建筑的美学价值,打造特色的旅游项目,营造真实的体验空间,让游客可以切身体验到“一五”时期洛阳工业区的发展盛况。

五、结语

要唤醒工业遗产的活力,重现20世纪洛阳工业区的发展盛况,就必须让人们参与进来。要想让人们参与,就要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文化、经济、精神等各个层次,艺术、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都要予以考虑。

政府出台法规制度使其受到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宣传突显其价值,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快其产业结构转型,在保持工业遗产原貌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营造多元化空间,彰显当地文化符号:增设展览场馆和公共空间,使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可以满足游客居民多方面需求。通過这样的转型改造,涧西工业遗产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成为助力建造魅力洛阳的强力支柱。

责编:黎明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再利用保护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究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废旧木质家具的改造和再利用
玉门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