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谈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8-08-03 05:16黄茗韦金色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黄茗 韦金色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兴宁区代表队)及个人一等奖(本文第二作者)参赛案例为例,分析参赛团队及教师个人在教学技能比赛中通过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准确把握新时期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法、评价方式等,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师 专业技能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12-03

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2014年底南宁市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南宁市举行,韦金色老师(本文第二作者)所在的团队(以下简称兴宁区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而韦金色老师本人也荣获个人一等奖。本文全面分析兴宁区代表队及各队员在教学技能比赛中备赛、参赛的主要做法,以促使广大教师深入把握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学情、教法、評价方式,破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一、比赛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

本届比赛参照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进行,要求高、难度大,竞争较激烈。比赛分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参赛教师分别要参加理论部分(教学设计、评课)和实践部分(广播操、队形队列、自选项目技能展示、规定内容模拟授课)两大部分6个内容的比赛。在“自选项目技能展示”环节中,参赛教师需从田径、球类等9个大项目的27个小项目中选择1个项目进行专业技能展示。“按规定内容模拟授课”要求在列出的8个项目中,随机抽取一个项目进行模拟上课(不能与个人自选技能展示项目重复)。比赛设置的教学内容多、涉及项目广、难度大,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体育专业教学技能。南宁市共有14个县区(开发区)、36所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18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决赛,竞争较为激烈。

二、参赛案例情况

兴宁区代表队(共8人)参赛抽签内容如表1。

三、备赛、参赛实践及分析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集训研讨

经过推荐、选拔、培训,兴宁区教育局组建了由南宁市第三十九中学等7所中小学校(其中小学3所)的8名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备赛团队,随即展开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备赛工作。

一是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桂发〔2008〕24号)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等文件要求,全面把握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

二是详细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握新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四个基本理念,把握“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内容及目标发展的课程改革过程,通晓“水平一至水平五”各个学习领域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准确定位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三是团队集中研讨备课,加强集体项目练习和个人项目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强化专业技能。根据比赛设置的项目内容,请有关高等院校教授、专业教师、部队教官等指导,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培训。在“自选项目技能展示”环节,各参赛队员均选用了自己较擅长的项目进行训练,如韦金色老师选用了篮球项目。对于“按规定内容模拟授课”(抽选项目)特别是武术(少年拳、短棍、剑术)、大众健美操、伦巴纽约步等日常教学及练习较少的项目,团队广泛应用了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分别采用了动画分解、慢动作、完整连贯动作剪辑、练习录像反馈(目的是纠正错误动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学习及训练效果,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涉及比赛的各项目内容,学习巩固并发展完善了自身的技术动作。

(二)参赛案例分析及亮点

1.集体实践部分。一是在队列队形比赛环节,口令员下达口令“声音洪亮、节奏准确”;其他7名参赛队员“步调整齐、气势昂扬”;二是广播体操比赛环节小学组比赛内容为《七彩阳光》,中学组比赛内容是《青春的活力》,参赛团队“精神抖擞、动作舒展、整齐到位、韵律感强”,这是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内化成体育教师职业的基本态度和行为习惯。

2.个人实践及参赛部分。在自选项目展示中,韦金色老师选择了篮球项目,在规定内容模拟上课中抽到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理论部分有评课和撰写教学设计,一是观看体育录像课(30分钟)后,按照优点、不足、建议等规定格式写出分析报告(限时40分钟);二是根据比赛给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撰写一份教学设计(限时90分钟),要求教学设计包括指导思想、教法、学法分析、课堂教学流程、安全防范措施、课时计划(教案)等。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是引领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目标导向,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价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传统体育教学的目标强调“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三基(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等。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更强调“健康第一”“养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习惯”“注重体能与运动技能协同发展”“贴近生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在韦金色老师所设计的参赛课程中,教学目标能体现出“运动参与:通过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项目学习,发展学生兴趣;运动技能:使85-95%的学生能模仿(做出、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项目的动作技术;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协调、速度、反应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感受并表达出体验的快乐;社会适应: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的教学目标。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更加强调过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教学结构或教学分段,是一节体育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兴宁区代表队在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上显现出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结构,有“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四段式结构”,有“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三段式结构”,也有的用“导入—激趣热身—合作学习—放松小结”“情景导入—情景展开—知识技能体验—娱乐健身—恢复身心”“热身部分—巩固练习部分—增长技能部分—恢复身心—结束部分”“激情引趣—情景任务—练与赛—结束部分”等,能较好地遵循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即上升—稳定—下降),反映出学生“学习、认知、掌握、运用”这一人体运动学习机能变化的总趋势。

三是課堂教学方法选用得当,符合体育课堂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内容。兴宁区代表队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有更多的练习时间,以及更有效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师们注重问答法与讨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动作示范法、运动游戏法和运动竞赛法交叉、分解与完整练习法以及循环练习法的综合运用。

兴宁区代表队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开场白”设计,吸引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让全体学生想学,进一步想办法学习领会技术动作要领。教师示范讲解力求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具体到个人项目比赛,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运动技术重点、难点教学中,除了动作示范法,韦金色老师还使用了自编口令(口诀),如蹲、低、插、夹、提、移、蹬、跟,让学生快速记忆,运用节奏感强的音乐、鼓,使用视频、挂图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小黑板记分、评比等,增强课堂的活力。

四、比赛反思与存疑

(一)尚待进一步探究提高全体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比赛属于选拔类精英赛,虽然经过层层选拔,但实际参赛教师人数较少。就比赛而言,参赛的教师收获较大,其他不参赛的教师则以旁观者居多,这对于促进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整体提高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二)体育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次比赛是参照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做法开展的,主要针对体育教学技能,其他方面如测量评价、场地创设等,特别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等内容没有列入评价内容。

(三)教学技能比赛的针对性不够强

比赛没有按照年龄段划分,年级较大、教龄较长的教师一般没有参加;比赛分组将初、高中组合并为中学组,教学技能比赛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同等条件下,参赛教师抽签项目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发挥,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不同项目的起评分的一致性、操作性存在差异。

五、研究建议

针对如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一是发挥专家及体育骨干教师的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县(区)体育教师“师徒传帮带”制度建设。二是挖掘比赛成果,可将获得一等奖的优秀课例进一步改进,录制成视频数据材料,刻录成光盘或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供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三是运用“微信”“QQ”等现代通讯沟通平台,建立促进体育教师广泛交流的群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四是开展深入调研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赛制,发挥比赛的引领作用。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的精神,广大体育教师要以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学技能;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作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王鲁克.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0,7(2)

[4]吴健.教学技能比赛:体育教研活动的顶层设计—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综述,体育教学期刊[J].2011(12)

[5]赵超君.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学技能[J].体育教学,2011

[6]黄茗.情境在体育教学中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以深圳市宝安区第二届小学体育教学大赛的冠军课例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

[7]黄茗.从2010年广西初中体育优质课透视当下广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1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