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朗读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018-08-03 05:16黎鸿晖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黎鸿晖

【摘要】本文论述让学生借助朗读教学读出文本中的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连贯关系(按事情先后顺序),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 轮读 引读 逻辑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10-0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一项有声语言艺术的活动,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鼓舞。同时,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把书面语和口头语结合起来的一种语文训练形式。三年前,笔者尝试着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借此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通过不同的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读出并列关系

朗读的方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是怎样读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词句、表情达意。这就要要求教师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朗读方式,促使学生通过恰当的朗读读出其中的句子关系,从而培养逻辑思维。例如,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分为两层,很好地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记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即山“奇、秀、险”、水“静、清、绿”,朗读时教师可以采用轮读和引读的形式,让学生读出其中的味道。1.轮读。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一组读水的特点,一组读山的特点。2.引读。教师引导:“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学生就读第一层;教师再问:“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再读第二层。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另外,对于段与段之间是并列关系的课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如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五次写小女孩擦燃火柴。这几个内容是并列关系,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读每次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所出现的幻觉及现实,让学生知道作者写每次擦火柴都以“现实—幻象—现实”为线索来写,这五个内容是并列关系。或者由教师引读。教师引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出课文的有关语句。教师接着问:“这次她出现了什么幻象?”学生接着往下读有关句子。教师继续问:“这次火柴灭了以后,现实又是什么?”让学生接着往下读。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依次按照这样的方法类推引读。在教师的引读下,学生能很自然地掌握句子的并列关系。

二、读出转折关系

我们都知道,句子、文段采用转折关系,一般是为了突出强调转折连词后的内容。即转折关系的句子、句群、文段。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朗读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强化这一逻辑关系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对于哪篇课文需要用什么朗读方式心中有数。例如,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里“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这句话是转折句,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进行朗读,在教师读完前半句“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之后,随即把句子转换为“虽然我知道山里有狼”,让学生读下一句话“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最后,教师再向学生强调这样的句子就是转折关系的句子。类似的转折关系句子还有“虽然……但是……”“……可是……”“……却……”“……只是……”“……但是……”“然”“而”“而且”“尽管……但是……”等,让学生明白转折关系的复句或文段的概括只要抓住转折重心,遵循原则,巧用方法,就不会出错。同样,遇到段与段之间也是这样的转折关系,教师如果充分了解教材文本,就能把握教材,把它们合并起来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同一册教材《詹天佑》一文为例,本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内容就属于转折关系。第二部分写的是帝国主义藐视中国,说中国“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第三部分写詹天佑却偏偏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外国人看,并提前竣工。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相反关系,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可以用“外国人嘲笑这一工程,对吗?詹天佑是怎么做的?”提示学生读第三部分,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读体会段与段之间转折的逻辑关系。

三、读出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对于这种逻辑关系,学生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却容易忽略。对此,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重视这一逻辑关系,通过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明白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實。以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也就不同了”为例,本段共有两句话,前一句写的是结果,后一句交代了原因。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轮读。让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读西沙群岛海水的色彩丰富,另一组读西沙群岛海水色彩丰富的原因。2.互读。可以在学生轮读之后互相交换读,也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3.引读。由教师读原因或结果,学生读结果或原因。最后,教师点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印象变得深刻,不容易遗忘。

四、读出连贯关系(按事情先后顺序)

在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表示连贯关系的复句,并且多数是按事情先后顺序来描写。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呢?我们也可以借助朗读教学来实现。如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三自然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该自然段,教师可以这样引读:“我”在做什么?母亲进来了说了些什么?“我”的回答让母亲感到怎样?由此让学生接着问题逐一往下读。然后,向学生强调“像这样在时间上先后相继、事理上先后相承”的句子就是连贯的逻辑关系,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连贯关系句子的印象,在脑海里加深对这一逻辑关系的认识。

以上是笔者总结出的一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做法。当然,利用朗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安排朗读。如小学三四年级重点是由字、词、句转到段的训练,侧重于让学生体会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到五六年级则由句与句、层与层过渡到段与段的训练,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根据课文特点来安排朗读活动。对于对话较多的记叙文,如寓言、童话之类的课文,应采用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课文,但并不适宜展开逻辑思维训练。三是在利用朗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朗读,都不能把课文分割得过于零碎,以免影响课文的整体性与完整性。虽然现实阅读材料中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复杂的,但只要教师吃透教材、具有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就能让学生通过朗读训练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