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08-06 10:39韦倩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基层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韦倩

多措并举保障就业

朱桂云:省人社厅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创新政策、优化服务、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是强化实名服务促进就业,主动将就业服务向校内延伸,推进“互联网+人社”模式,建成贵州省劳动力培训就业信息系统,完善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制度,全面监测和统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二是搭建线上线下平台服务就业,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校园专场招聘等专项活动,积极促成供需对接。搭建了智慧就业新平台——“贵州就业帮”手机APP,高校毕业生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一站式、便捷化的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

三是加大困难帮扶助推就业,对建档立卡家庭、特困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优先推荐岗位、就业见习、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等举措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今年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500元提高到每人1000元,这项政策今年将覆盖2.5万名左右的省属高校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邹联克:近年来,贵州高校毕业生逐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全省预计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7万人,毕业生总数较去年增加13000余人,毕业生总数再创近年新高,给我省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推进我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就业市场建设,搭建精准招聘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招聘周活动,收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进行网上招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求职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各高校开展以校园专场招聘活动为主体,微小型招聘和网上招聘等形式为补充的招聘活动。

二是围绕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全力拓宽就业渠道。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开发了贵州省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全省各中小学可在线注册、发布招聘岗位,毕业生凭身份证可登录网站、浏览岗位、投递简历、在线面试等。

三是围绕就业信息化建设,借力互联网抓就业。利用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全国大学生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贵州站举办网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搭建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平台。将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就业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精准对接,实现所有毕业生信息实名制管理,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有关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夯实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涂妍:团省委组建了直属事业单位——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了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以促进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就业为服务宗旨,采取“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培训引导、导师帮扶”等工作措施,认真做好就业岗位开发、就业信息供给、合法权益维护等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实现创业就业。4月27日,团省委在清镇职教城和花溪大学城分别举办了两场“春风行动——千校万岗(贵州)进校园双选会”活动,2万余名高效学生参加了招聘,活动当天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00人次。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朱桂云:人社部门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提供金融扶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升创业能力等方式,为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创业场地、创业奖励补贴、贴息贷款、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建立市、县高校毕业生创业重点扶持制度,针对重点项目精准帮扶、精细发力;打造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团队,发挥创业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目前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贵州赛区选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邹联克: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我们配合人社部门广泛宣传“3个1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及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

涂妍:为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形势需要,近年来,团省委联合相关单位共建5个“黔青梦工场”众创空间,争取中国青年创业社区落户贵阳,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要素融合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累计带动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90余家,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700余名。同时,我们还举办两个创业类赛事:一是“创青春”贵州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是“挑战杯——彩虹人生”全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今年将分别组织209件、76件作品参加省级决赛,我们希望以此为带动,将创业赛事与发掘和培养人才有机结合,打造整合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和特色阵地。目前,两个赛事正在有序地推进当中。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

朱桂云:去年以来,我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规定,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开发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台。同时,我们进一步健全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保障措施,坚持“考录到基层去,遴选从基层来”的干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适当提高基层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基层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体现基层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实际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工作补贴政策。此外,我们针对当前或未来2年至3年有空编的基层服务单位征集“三支一扶”岗位,今年征集到617个岗位,将采取比照事业单位公开招募考试方式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等服务。

3月29日,贵州师范学院与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联合举办2018年春季大型校园双选会。(贵州师范学院供图)

邹联克:我们坚持基层就业战略方向,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近三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的人数均占到毕业生总数的20%左右,平均每年2万余人。多家高校与中小微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协助召开校园专场招聘会,积极推荐毕业生到县乡工作。基层就业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涂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是组织大学生到基层开展社会实践,连续举办“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黔青英才”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以引领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社会化技能。二是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全省预计将招募派遣大学生志愿者3400人,在基层直接参与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截至6月1日,报名人数已达15000余名。最近5年超过4000人选择扎根基层。按照规定,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考研加分、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和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工龄计算等方面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基层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