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荣:以军人的士气战脱贫

2018-08-06 10:39杨刚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竹荪仁和塘村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真是好干部!”

“以心交心,他把我们的事当成他的‘家事’。”

“有什么事,找陈书记去,他有办法!”……

5月11日,记者在毕节百里杜鹃管委会中塘村、朝阳村、双坝村等地采访,提到驻村干部陈国荣,村民们赞不绝口。

从2016年3月至今,陈国荣先后担任百里杜鹃管委会戛木管理区中塘村驻村干部,仁和乡朝阳村、双坝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等职务,熟村情、悉民意,调结构、兴产业,只争朝夕战脱贫,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他和驻村工作队员的身影。

下派驻村的第一天,陈国荣千头万绪。“好比军人投身战场,要打好贫困村脱贫战役,深感责任和使命重大。”

2016年3月20日,陈国荣根据组织安排派驻戛木管理区中塘村。作为当时的二类贫困村,中塘长期以传统作物为主,村民收入少,村集体经济薄弱。

在多方走访和调查后,陈国荣将竹荪种植项目引进中塘村。

“竹荪营养价值高,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当地的土壤、气候都比较适合,而且有织金竹荪的品牌作支撑。在多方努力下,我们凑集到38万元资金,搭建了18个大棚。”陈国荣介绍,按烘干的重量来算,每个棚可产300斤左右竹荪,每斤按200元至300元算,每棚可收入6至9万元。

一到竹荪采摘季,市场供不应求。“竹荪种植项目带动当地3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也解决了1546个就业岗位,目前正在扩大种植规模。”

陈国荣现场为村民宣讲政策、讲技术。(受访者供图)

2016年8月,陈国荣调任仁和乡朝阳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坚持吃住在村3个月,不分周末、节假日连续工作,组织召开80余次群众会,发动群众种植了早熟马铃薯632亩,间作347亩辣椒,均取得丰收。

驻村帮扶永远在路上。2017年4月底,因工作能力突出,陈国荣被调到交通环境困难、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的县级深度贫困村——仁和乡双坝村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

“硬骨头再难啃也要咬牙坚持!”面对新的挑战,陈国荣义无反顾。

“把门打开,走出去请进来!”陈国荣坚信基层组织建设是引领脱贫攻坚的关键。为转变班子成员的传统思维,陈国荣带领村干部远赴遵义、重庆等地学习“取经”。

村里没有项目,陈国荣就带头出去找项目。在省委组织部学习期间,陈国荣结识了几位农业专家,并请专家指导规划养蜂产业,目前双坝村“千箱养蜂计划”第一批项目已落地。

群众富了,乡村更美了,村居更和谐了,而这一切的改变,对于贵州大山深处许许多多和陈国荣一样的帮扶干部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感”。

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作为党的基层干部,陈国荣朴实、敦厚,干劲十足。“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争取再打出更多的‘漂亮仗’!”

猜你喜欢
竹荪仁和塘村
新兴悦塘村智慧光伏项目开工
“竹君”食疗菜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一碗竹荪汤
每期一道养生菜:竹荪排骨汤
林农的林下经济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黑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