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绿成为最靓丽的发展底色
——长顺县坚守“两条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08-06 10:39陈荣龙再刚何广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长顺刺梨绿色

文_陈荣 龙再刚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何广

长顺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发展经果林,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初夏时节走进长顺县,群山连绵起伏,山中树木葱葱郁郁、苍翠欲滴。

近年来,长顺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发展经果林,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近年来,长顺以奋力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引领,立足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凭借锥状喀斯特地形地貌,坚持‘组团式’‘手掌式’发展,新建、改造升级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全力打造山水园林盆景新城,着力建设‘贵州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和贵州西线游重要节点。”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说。

坚守底线厚植绿色优势

长顺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经济林基地建设、生态骨架林网营造、石漠化治理等工作,紧抓造林护林“牛鼻子”,不断加大增林扩绿力度,让绿色进城、上路、下乡、驻村。

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采取专业造林施工队造林、大户造林等方式,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生态修复;对公园广场、城市节点、通道绿化等进行升级改造;对城区多条主次干道进行苗木补植补造;对乡村环境进行绿化,打造一批“有景观看点、有地域特色、有产业支撑”的美丽新农村。

截至目前,长顺县已完成植树造林4.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3.1万亩;完成森林资源增量1.68万亩,工程创面生态修复6800平方米;完成石漠化治理17.02平方公里。全县林地面积达89785.79公顷,非林地上的森林面积达7175.39公顷,森林蓄积量为326.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0%。

如何做好生态保护?长顺县把脱贫攻坚与“护绿”工程结合在一起,把贫困户“捆绑”进来从中受益,实现生态开发脱贫,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该县按照《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细则》,选聘279名贫困群众成为生态护林员,每名护林员年收入可达1万元。同时,通过发动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使之从生态保护中受益,逐步摆脱贫困。目前,全县有公益林83.69万亩,涉及贫困户补偿面积12.39万亩,补偿资金157.83万元,4978户贫困户19159人从中受益。

为做强“护绿”工程,长顺县根据森林保护“六个严禁”要求,大力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做到“山有人守、坡有人看、火有人防”。2017年,该县坚持打防结合,受理查处各类涉林业案件63件,其中行政查结33件,查结率为100%;刑事案件30件,移送30件,移送率100%。

发展产业打造绿色特色品牌

“以前在村子周围常见的野生刺梨,没想到也能发展成产业。”在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村刺梨种植基地里,村民一边除草,一边乐呵呵地说。

袁正平是长顺县致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长顺县猛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5年,他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刺梨并进行深加工,带动周边100余人脱贫增收。2017年,袁正平加工刺梨干约1.5万斤,实现产值约45万元。

随着白云山镇刺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群众纷纷加入到刺梨种植队伍,全镇仅散户种植规模就达1000多亩,刺梨产业成为群众脱贫的“致富宝”。

刺梨是长顺的一大特色产业,不仅助推脱贫攻坚,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仅种植刺梨就可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4.5个百分点。目前,该县刺梨种植面积达10.7万亩,2018年预计有3万亩进入初产期,年总产量可达1500万斤,预计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

在长顺,像这样的“绿色”产业还有苹果、核桃、葡萄……在凤凰坝苹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的苹果树;在睦化核桃种植基地,一棵棵核桃树绿了山间。

近年来,长顺县牢牢守住“天蓝水碧、山绿土净”的生态底线,全力实施生态工程,围绕“绿色长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经营“绿色银行”。积极做强、做优、做精特色产业,打造绿色特色品牌,在发展生态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的基础上,拓展木本中药材、木本花卉种植。目前,全县生态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种植面积达6.73万亩、3.45万亩、18.5万亩。

除了发展产业外,该县还积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兑现,采取“一折通”方式,目前已兑现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金802.1372万元,兑现率99.47%;兑现地方公益林补偿金231.9685万元,兑现率99.99%。

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有动力

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奋斗目标,长顺县正全力推进生态旅游、美丽乡村休闲游等新型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长顺县加快融入贵阳、贵安“两贵”发展区,把秀美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山地旅游等资源要素融入到大旅游中,持续做靓县城、做强广顺、做富农村,加快构建大众乡村体验游,着力打造“春赏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的“四季品长顺·乡村五线游”特色旅游品牌。

目前,长顺县正积极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和“乡村生态游”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成为长顺旅游的一大亮点。

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目标,长顺县正全力推进生态旅游、美丽乡村休闲游等新型旅游产业发展。图为长顺县神泉谷休闲旅游度假区。(长顺县传媒中心供图)

此外,从自身特点出发,以“三区三基地”发展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依山傍水、依山就势,强化个性”的特色发展思路,按照“山水园林盆景城市”的城市定位,坚持走“产城景”生态融合发展道路。按照 “一山一湖一树一井一府”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致力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奋力将长顺打造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宜养宜种、宜居宜游示范基地,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扶贫”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子。

“牢牢坚守生态保护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新路子,努力把吉祥长顺越擦越亮,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长顺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友军如是说。

猜你喜欢
长顺刺梨绿色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梦里多好啊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
刺梨和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