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村强民富

2018-08-06 10:39王青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春晖村级村民

文_王青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

2002年,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青杠坝,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如何将贫困山区建成美丽新农村?青杠坝村成功找到两个途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全村形成干群一家人、建好新农村的浓厚氛围;做强经济,引进资金、实施项目、发展村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多元化发展,拓展农民增收途径。

据思南县委常委、塘头镇党委书记吴廷彪介绍,青杠坝村坚持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

聚组织力量建强产业发展“引擎”

青杠坝村以建设班子强、队伍强、管理强、服务强、素质强的“五强”党组织为抓手,有效提高执行力,增强服务意识,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开展产业革命的不竭动力。

选优村党支部书记。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优配强“思路清、肯实干、敢创新、愿奉献”的村党支部书记,出现了以“劳模”支书冷朝刚为代表的一大批倾注心血、奋力开拓的村级发展能人。

加强村支“两委”自身建设。建立双向承诺机制,每年由村委拟定《年度十大项目承诺书》,向村民公开承诺年度完成事项;党员干部向村民公开书面承诺廉洁自律和年度任务,全体村民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和党员评议范畴。村支“两委”每天召开1次班子“碰头会”,每月定期召开1次党员会、2次组长会、1次群众会,对全村重要事项进行民主协商和通报;村支“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每周组织1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学习,集中讨论解决村里的改革发展问题。

培育党员队伍。按照定期安排学习任务、定期了解思想和工作动态、定期向支委会汇报思想动态和发展思路的“三定期”培养方式,挑选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吸纳到村级组织管理中来。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党员活动日等载体,邀请老党员、企退人员、司法干警参与讲述、座谈、观摩,对党员群众进行“分段式”“集中式”教育培训及跟踪服务,灌输改革发展新理念。采取支部带领帮助理清思路、能人带头帮助发展产业、协会带动帮助增收致富的“三带三帮”模式,为党员群众划定责任帮扶区域,1名党员干部帮扶1户一般贫困户,10户群众帮扶1户困难群众,每月开展1次集中大走访。

聚社会力量建好产业发展“羽翼”

通过“党建带群建”,青杠坝村率先在全县组建春晖社,聘请市、县级春晖使者8名,吸纳社员12名,凝聚起社会组织反哺农村、助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丰富载体凝情感。建设乡愁馆、春晖书院和春晖文化长廊,唤醒在外村民的赤子情怀。每年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由村支“两委”组织过“连心节”,让全体村民包括在外发展的村民回家团聚、共谋发展。开展寒暑假“连心学习”“连心实践”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向村干部和村民讲解文化知识,参加农业生产实践。

扩宽渠道聚合力。建立春晖社产业指导部,打造春晖燕归人才示范基地,吸纳大学生、技术能人、企业家和成功人士,聚集技术支持、发展规划、市场信息等多方面资源与优势。建立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外出村民的联系沟通。

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将土地和荒山荒坡收储整治、集中流转,大力发展以大蒜、西瓜、辣椒为主的生态种植业,以蛋鸡、牛羊、獭兔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图为村民在查看大蒜苗长势。(思南县委组织部供图)

构建紧密乡情纽带。启动“春晖”公益服务计划,动员春晖使者宣传法律法规、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知识,促进乡村和谐稳定。成立爱心服务行动小组,每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孤寡老人等活动,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健全机制促长效。利用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进行文艺汇演,分季度开展文化展示活动,把具有特色的文化习俗、农产品等以表演、实物和图片的方式集中展示。定期将村级发展情况向支持和关心村级事务的春晖使者通报,影响和感召县内外人士积极参与春晖行动,支持村里的建设和发展。规范春晖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将42万元春晖基金用于产业发展,产生利润用于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

聚市场力量建成产业发展“航线”

青杠坝村结合“三变”改革,探索推进立体化、园区化、专业化、市场化、公益化的“五化”发展模式,从种植传统低效农作物转变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承一接二连三”,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提升。

立足第一产业。采取“资源分类、资产清算、签订协议、建立台账、股权量化”的方式,清理经营性资产16起、公益性资产20起、资源性资产5亩,量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1058股,发放股权证272本,推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将村级土地集体流转。提出“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竹、坝上瓜”的生态立体山地农业发展路子,采用“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公司”发展模式,将820亩土地和荒山荒坡收储整治、集中流转,通过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产品销售,大力发展以大蒜、西瓜、辣椒为主的生态种植业,以蛋鸡、牛羊、獭兔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全村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发展果蔬产业600亩、花卉苗圃产业500亩、经果林300亩,养殖蛋鸡8万羽,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

拓展第二产业。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后劲,青杠坝村结合集中建房,统筹规划建设年产量170吨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1个,占地14亩,以加工大蒜、辣椒、鸡羊牛肉等为主,提供就业岗位50个,年收入达500万元。加强市场营销,30%的初级产品通过与公司签订协议直接进入市场,70%的初级产品通过加工、包装,与周边大型超市和重庆、四川、贵阳等地客商签订合同进入市场。同时,依托农村淘宝服务站,推动农特产品“云”上直销。

发展第三产业。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服诚劳务有限公司,将村内的富余劳动力全部纳入劳务公司,解决就业60人,年产值1100万元。率先推行村级公墓安葬改革,投入80万元建设28亩农村公益性公墓区,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修建民族休闲广场、文化广场、钓鱼休闲台、游泳池、中心花园等游乐设施,完成50户家庭旅馆建设,投资1200万元新建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度假养生等于一体的森林山庄公园,年收入达110万元。探索利益再分配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60%作为红利二次分配给村民,村民再将分得红利的一半入股到村集体;将收入的30%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基金,10%作为贫困人口兜底资金补贴给贫困户,奋力开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良好产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春晖村级村民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给炎炎夏日加点“苦”与“甜”
百年富春:四季宴魁春晖飨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论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吴堡给“硬邦人”干事舞台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