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产业“八要素” 打造脱贫“金钥匙”
——专访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

2018-08-06 10:38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水城县水城猕猴桃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目标定位:绿色与生态共融

张志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要求,水城县坚持把猕猴桃产业和茶叶产业作为水城县的主导产业,全县猕猴桃产业规模达10.39万亩,进入挂果期的3.5万亩;茶叶产业规模达8万亩,进入采摘期的5.05万亩。

我们坚持“顺势而为”与“顺愿而为”相结合,在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扎实抓好刺梨、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八大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规模达105万亩,其中刺梨产业25.27万亩、核桃产业23.46万亩,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实现9.03万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5.07亿元,增速为6.1%。

张志祥:水城县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大生态推进大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以大农业推动大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生态与农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

立足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新生态科技、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加大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形成生态产业链,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把水城县打造成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县”。

立足生态建设推进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与退耕还林、绿化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择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好、绿化效果佳的产业品种,让经果林变成生态林,让产业带变成绿化带,让产业园区变成生态园区,促进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等“四个价值”同步提升。

路径选择:立体与示范同行

张志祥:我们坚持长短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山上山下结合、种养结合,在抓好105万亩长线产业管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短线产业小黄姜2.24万亩、马铃薯13.1亩、烤烟6.3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3000亩,发动群众养牛4516头、养猪14560头、养殖“桃花鸡”11.58万只、养殖中蜂2万箱,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山地立体农业新路子。

同时,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立足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辐,着力在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产业链,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多产融合发展路子。

张志祥: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结合各乡镇实际,采取集中连片、种“试验田”、办示范点、建景观小品等方式,坚持把产业发展与景区景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县内“九大交通干线”打造成产业线、生态线、旅游线、观光线、转型线、致富线,让到水城的人一进入水城境内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八大特色产业”,随时随地都能领略到“中国凉都·生态水城”的独特魅力。

牢固树立示范意识,着力巩固好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省级猕猴桃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水城春茶、水城猕猴桃、水城小黄姜、水城红香蒜、水城黄精、比德大米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创建成果,努力把水城县打造成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县”。

合作共赢:精英与精品共舞

张志祥:在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上,我们努力把种植大户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小微企业,把小微企业培育成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培育成精英企业,把精英企业培育成企业集团,真正推进山地特色农业向组织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发展农业企业133家,规模以上企业60家,发展农民合作社146家,社员16788人,带动农民就业14.15万人,历年来成功培育了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城县南亚生态农业、水城县云贵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正面排左一)在水城县新街乡二台村主持召开“院坝会”。(水城县委办供图)

张志祥: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立足市场导向,坚定不移地落实好贵州特色农产品“泉涌计划”,注重发展本土优势品种,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历年来共获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6家,主导产业农产品品牌化率为83.72%,全面提升了水城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黔宏”牌猕猴桃被列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荣获“2015年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消费者最喜爱农产品品牌”。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水城春”富硒茶品牌,把水城富硒茶做精做强,让水城富硒茶走出水城、响彻神州。着力打造“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品牌,让水城红心猕猴桃成为全国猕猴桃产业的一面旗帜。按照“一乡一特”的要求,每个乡镇注册1至2个特色农产品商标,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水城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品牌,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向品牌化、精品化发展。

张志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以水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等10余家培训机构为平台,结合全县产业布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各年龄阶段贫困劳动力就业特点,采取项目运作、田间实践、技术传授、务工增收一体化的模式,变培训为务工,让贫困群众既学到了技术,又获得了劳务报酬,大大提升了贫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为了让企业、农户利益不受损的同时各自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坚持以“三变”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逐步引导煤矿企业转型到农业,同时建立健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把公司、村级组织和农户打造成利益共同体,让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股”变成“控股”,实实在在地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受益。

猜你喜欢
水城县水城猕猴桃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以生态文旅为底色绽放水城魅力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