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发生期监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2018-08-06 10:59李秀平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宁河白蛾高峰期

李秀平

(天津市宁河区森林植物检疫站 天津 宁河 301500)

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被列为世界检疫性对象,自1995年传入塘沽区后,很快扩散到全市,严重影响林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天津市宁河区现有林地面积36万亩,每年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平均3.5万亩,经济损失87.5万元。经多年防治,宁河区基本控制了美国白蛾疫情,尤其近几年该区对美国白蛾发生期进行系统测报,基本掌握了美国白蛾各世代的发育历期,能较准确地预测美国白蛾各虫态在该区的发生时间,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防治,有的放矢采取防治措施,有效保护了全区造林绿化成果,降低了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

1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成虫体白色,雄蛾前翅多有褐色斑点,体长9~13mm。幼虫6~7龄,头黑色,体细长,圆筒形,背部有一条黑色纵带,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毛瘤上着生丛状白色长毛;体两侧淡黄色,毛瘤橘黄色或褐色;腹面灰黄或淡灰色。雌蛾产卵量800~2300粒。幼虫4龄前群居在叶片上吐丝结网并蚕噬叶片,1~2龄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保留上表皮和叶脉,被害叶呈沙网状;3~5龄幼虫咬透叶片,在叶缘啃食,4龄后的幼虫脱离网幕分散危害进入暴食期,把整片叶子吃光。该害虫在京津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瓦、石块下、墙缝、树皮裂缝或浅土内越冬。

2 美国白蛾发生期监测

美国白蛾在天津市1年发生3代,从2015年起,宁河区分别在苗庄镇小李村、七里海镇大坨村、廉庄镇李花毛村设立3块标准地进行美国白蛾发生期系统监测。

2.1 成虫发生期

2.1.1 调查方法。根据美国白蛾发生时间,各监测点分别于4月初、6月20日及8月15日对在标准地内设置的自动虫情测报灯进行开灯诱集美国白蛾各代成虫,并根据每天诱蛾量分别计算出始盛期、高峰期及盛末期。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美国白蛾各代成虫发生期

2.1.2 调查结果。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10日~15日,高峰期在5月8日;②第1代成虫始见期在6月28日~7月7日,高峰期在7月10日;③第2代成虫始见期在8月20日~23日,高峰期在8月28日;④各代成虫盛期大约维持7d,美国白蛾成虫期防治,可利用其趋光性挂灯诱杀。

2.2 卵发生期

2.2.1 调查方法。卵期调查从各代成虫始见期在标准地内设立标准株逐日调查,记录并标记每日发现的卵块数,在全部产卵结束后,计算产卵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结束期,记入表2。

表2 美国白蛾各代卵发生期

2.2.2 调查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第1代美国白蛾卵始见期基本在5月5日前后,产卵高峰期在5月9日前后,而第2代卵的始见期各年份差异较大,但高峰期仍集中在7月10日前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第1代采取大规模防治措施,导致第2代美国白蛾虫口密度较低,产卵初期不易发现,产生误差。经多年观察,美国白蛾各代卵期均为7~10d,可根据卵期预报出美国白蛾幼虫发生期,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3 幼虫发生期

2.3.1 调查方法。在标准地各标准株上从卵块孵化起逐日调查幼虫发生期。因为美国白蛾幼虫期防治一般采取低龄幼虫期(4龄前)喷洒仿生农药灭幼脲的措施,所以为指导防治,本文将幼虫期划分为破网前和破网后2个阶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美国白蛾幼虫发生期

2.3.2 调查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第1代美国白蛾大约发生在5月25日、第2代在7月下旬进入5龄期,开始破网为害,所以必须在此日期前采取防治措施。美国白蛾各代幼虫期平均在30d左右,根据不同龄期的发育特性,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4 蛹发生期

2.4.1 调查方法。在标准地内,于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绑草把诱集,定期清理,记录化蛹时间及化蛹数。调查情况见表4。

表4 美国白蛾蛹发生期

2.4.2 调查结果。由表4可以看出,第1代美国白蛾蛹期在6月底~7月初,第2代美国白蛾蛹期在8月下旬~8月底。美国白蛾越冬蛹的蛹期约155d,越夏蛹10d左右。

3 美国白蛾防治措施

3.1 人工物理防治

3.1.1 灯光诱杀。在各代成虫期,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悬挂杀虫灯诱杀,一般挂灯间隔以100m为宜,当日19:00~次日6:00开灯。灯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设灯中心点100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3.1.2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期,利用美国白蛾低幼龄群集取食的特性采取人工剪除网幕,每隔2~3d仔细查找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及时剪除并立即集中销毁。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

3.1.3 绑草把诱蛹。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在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离地1.5m左右处,用稻草、谷草、草帘等围成上松下紧的草把绑在树干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虫口密度大时,每隔7d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烧毁。

3.1.4 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时,寻找树皮缝、土石块下、林冠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3.2 仿生制剂防治。对4龄前幼虫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液1500~2000倍液,20%杀铃脲乳剂2500~3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3.3 植物杀虫剂防治。在低龄幼虫期,使用1.2%苦烟参碱乳油1000~1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4 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蛹期寄生天敌,可人工大量繁殖。利用天敌防治是持续稳定控制美国白蛾疫情的绿色无公害技术措施,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化蛹期,选择无风或微风、湿度小、温度在25℃以上,一般在上午10:00~下午4:00进行放蜂。放蜂的方法:可采用二次放蜂,间隔7d左右;也可以一次放蜂,用发育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将蜂茧悬挂在离地面1.5m处的枝干上。

3.5 性诱捕器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春季世代诱捕器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2.5m)处为宜,在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m)处设置最好,每100m设1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m。50~60d更换诱芯。

猜你喜欢
宁河白蛾高峰期
宁河区举办“‘宁’新聚力 合创未来”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于方舟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中国学生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