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8-06 10:59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溃疡病整枝病斑

王 玲

(辛集市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 河北 辛集 052300)

番茄溃疡病是番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较难防治。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60%以上,尤其在棚室内发生受害损失更大,露地栽培种植由于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相对发生较轻。番茄溃疡病又称萎蔫病、细菌性溃疡病,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尤其在番茄中后期发生,出现中心病株后,借风雨传播迅速蔓延,目前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很少,因此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技术措施。

1 溃疡病的发病规律

1.1 种子带菌。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带病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病菌可以从花柄处侵入,经椎管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带菌,也可以从叶片毛状体及幼嫩果实表皮直接侵入。

1.2 土壤带菌。病残体的残枝落叶存留土壤后,可在土壤中存活1~3年。番茄在生长期感病有两个明显时期。第一次发病在幼苗期,即从子叶至2叶1心时,可造成幼苗枯死。第二次发病在第三穗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越接近采收期发病越严重,尤其是保护地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1.3 环境条件。①温暖潮湿的气象条件是番茄溃疡病发生的首要诱因,发病适温25℃~30℃。②温暖潮湿,结露时间较长,或连续阴雨天气发病重。③土壤pH值为中性,通过分苗移栽、整枝打叉等农事操作,植株伤口多,病害发生重。④管理中偏施氮肥过多发病重。⑤浇水时大水漫灌,空气长时间湿度大发病重。⑥采用喷灌的温室或大棚,果实易发病。⑦反季番茄发病迟。⑧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2 发病症状

2.1 幼苗。该病发生在幼叶边缘,使叶片由下至上逐渐萎蔫或胚轴叶柄处发生溃疡状凹陷条斑,椎管束变色,髓部中空,致幼苗卷缩、矮化或枯死。

2.2 成株。①初发生期叶片边缘褪绿,萎蔫或向上卷缩,似缺水状,继而叶片黄褐色干枯。②中后期叶柄、茎秆、枝条上出现黄色或黑色狭长条斑,继而下陷或开裂。多雨或温度大时白色菌脓溢出,污染茎部,至全株枯死。③植株顶部初发病时常一侧小叶萎蔫,其它生长正常,后期上部顶叶呈干枯状。

2.3 果实。①幼果皱缩、滞育、畸形、病斑凹陷。种子不能成熟,种子小,黑色。②果实中后期果面出现大量泡泡,形成隆起的圆形外白中褐病斑,病斑直径3mm左右。中间有一个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像鸟眼,俗称鸟眼斑。

3 防治方法

3.1 种子处理。①选用抗病品种:对番茄种子或幼苗严格检疫,杜绝病菌传入。②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min,再放入55℃的温水中浸30min。③干热处理:将充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恒温箱中灭菌72h。④药剂浸种: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min;5%盐酸浸液浸种5~10h;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min,捞出冲洗干净,以防药害,用硫酸链霉素200mg/L浸种2h后冲净,晾干后催芽。

3.2 农业防治。①合理轮作:与大蒜、葱、韭菜等非茄科轮作。②深松土壤:加速附着在病残体上的病菌死亡。③苗床处理:40%甲醛30ml兑水3~4L消毒后,用塑料膜盖5d,后揭开15d再播种。④清洁田园:及时拔出病株,将病残体焚烧或深埋。⑤科学整枝:早上湿度大、露水多,不易进行整枝、采摘等农事操作。⑥加强水肥管理:禁大水漫灌,提倡膜下滴灌。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克服重氮轻磷钾,忽视使用中微量元素,轻有机肥、重化肥的施肥方法。⑦高温闷棚或土壤处理:病菌在53℃条件下,10min可以死亡,目前,辛集市菜农利用高温休棚季节,亩用碳50kg,撒后浇水,覆盖地膜数周,利用氨气和高温杀菌效果良好。

3.3 生物防治。定植后,使用3%中升菌素600倍或2%春雷霉素500倍,每隔5~7d喷施1次,连续3~4次。

3.4 化学防治。植株发病初期用72%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制霉素40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喹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50%氯澳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77%氢氧化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每7~10d1次,连续3~4次。中心发病区还可采用药剂灌根措施。

猜你喜欢
溃疡病整枝病斑
四川认定两个抗溃疡病猕猴桃新品种
番茄植株整形的研究综述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番茄整枝有技巧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甜瓜霜霉病的病源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