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分析

2018-08-06 13:21周威宋增泰姚天建周子焱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消费观校园贷大学生

周威 宋增泰 姚天建 周子焱

摘要:随着近些年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贷”市场也随之膨胀,各类分期购物平台在各大高校快速走红。“校园贷”的产生和发展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密不可分,只有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注重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加强消费环境的规范与管理,营造正确、合理的消费风气,才能化解当前社会上的消费乱象,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校园贷;大学生;消费观

近些年,大学生参与校园贷无力偿还进而被逼迫拍摄裸照抵押、上街抢劫还贷、甚至自杀的丑闻层出不穷,一幕幕惨剧不断的冲击着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心灵,社会上对不良校园贷款的口诛笔伐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思考成为热点话题。据国家数据网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为2695.8433万人,同比2015年增加70.5465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所增人数必定增加。由此可见整顿校园贷款,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刻不容缓。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着学生走向校园贷的深渊?“面对着校园贷的大肆其行,高校和家庭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远离校园贷陷阱?社会又应如何进行监管?” “在笔者看来,首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并以此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从源头上杜绝校园贷惨剧的发生。”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下,伴随市场经济体制一同席卷中国的,还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身处时代与思想潮流一线的大学生们。

笔者在撰写本文前曾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广泛而全面的社会调查,并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现状。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消费与理财观念总体来说比较理性,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素质教育不够健全、社会经验严重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现实的消费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消费中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大学生中就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学生群体既想享受生活又囊中羞涩,如此便加巨了畸形消费观的形成。

(一)总体理性,部分极端

研究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均有较合理的消费观与较高的自制力,见到高档的电子产品与化妆品、价格昂贵的品牌服饰,会自我克制。他们在消费中更多地注重所购商品或服务的实用性,关心商品或服务是否物美价廉。并且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所占比重呈增高趋势,很多大学生把生活费中的一部分用在考试报名,购买资料和补习上,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展资料上的投资也随之增长。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宁愿冒无法及时还款的风险,也要提高暂时的消费能力。各种名牌奢侈商品对这部分学生吸引力极大,他们借贷也往往是为了购买日常生活费所不足以获得的高档商品。因尊重需要而产生的炫耀与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部分学生中体现的尤为严重。他们重视在物质生活上超越身边的人,而轻视其他方面。他们认为只要建立物质上的优越感,就可以得到他人的羡慕与尊敬,从而获得自我的满足。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恶性循环,逐步走向极端,便很有可能使这部分学生迷失自我,陷入校园贷洪流之中。

(二)缺乏计划,容易受影响

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是否会有计划进行消费时,只有23.8%的同学表示每个月都会按照计划进行支出,而大多数同学都会陷入一种“月初像皇帝,月末像乞丐”的月光族生活。笔者从中发现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不会进行计划消费,能够作消费计划的学生大多都是家庭条件欠佳的。可见,家庭条件的优劣对于学生消费观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大部分学生在日常单独消费中都保持着节约的传统消费理念,但在与朋友一起时,往往会顾及“面子”产生冲动消费,购买与本身购买力不相符合的商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群体的行为影响很大,在“面子”的影响下,不仅在高消费水平群体中,甚至在消费水平均一般的普通朋友圈子中,有些人也往往会主动“大方”,花钱水平水涨船高,超额消费。

(三)不同性别、年级有明显的消费差异

1.女生比男生更理性

社会科学和人类科学往往认为男性在做出判断时偏向理性,女性在分析事物时偏向感性,但这一论证代到大学生消费中竟显得格格不入。据调研结果显示,在有制定消费计划习惯的同学中,男生只占8.5%;并且参加校园贷款的同学中,男生所占比例也远远高于女生。女生在购买商品时会有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的习惯,而大多数男生却表示自己常常是为图省事,不会砍价,按原价付完账就会离开。除了日常的一日三餐和基本生活消费外,女生的主要消费方面是购买衣物和化妆品,而男生的消费却因朋友聚会、游戏充值、娱乐休闲、恋爱约会等诸多因素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笔者所描述的只是依調查结果和日常生活观察得出的普遍结论,男女生具体的消费习惯和差异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2.成长意味着理性

在调查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消费更多地指向享受性消费,比如日常娱乐和同学聚餐,其中大二、大三学生是消费的主力军。大一学生由于初上大学,在花钱上往往显得小心翼翼,他们既有消费的欲望,又因对社会的陌生与无知而处处谨慎。反观大二、大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与独立的意识逐步成熟,在消费方面也显得大手大脚。大四学生由于面临着考研与就业的压力,他们的消费则更多指向发展资料消费,比如购买考研资料、报名课外辅导班,并且在四个年级中,大四学生做校外兼职的人数是最多的。可见,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使其慢慢走向理性。

二、部分大学生畸形消费观形成原因分析

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都与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学校的言传、家长的身教都是教育;环境则分为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是在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中形成的,消费观的复杂性本身也反映出促成消费观形成原因的复杂性。

(一)高校教育的不完善

进入大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是第一次挣脱父母的庇护,首次只身一人进入“社会”,严重的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本身就缺乏素质教育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世界观,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在第一次获得自由支配生活费用的时候难免会形成错误甚至畸形的消费观,

而当代高校里往往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短板,没有形成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高校往往注重处理而缺乏预防。很少有高校将理财教育作为通识课进行教授,而商财教育又是大学生最缺乏的教育,教授基础的金融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防范意识,和自主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但在应试教育情景下,家长们往往不会关注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三观的形成。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与综合素质的严重缺失。从小到大父母包办一切生活事宜,造成孩子丧失自主能力。在进入大学后突然获得“自主权”,自然难以面对周边的诱惑。

家庭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都无法替代和弥补的。家庭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之前,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形成带有各自家庭特色的思想观念。孩子的消费观与理财观极大地受到家庭,尤其是父母行为模式的影响。对孩子正确消费观念的培育也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畸形消费观的形成还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有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不正之风盛行,网络中充斥着以拜金为荣、为拜金行为辩护的言论;一些类似“嫁入豪门”“霸道总裁”的低俗网络小说风靡各大高校;甚至某些无良媒体也热衷于报道所谓的“豪门生活”。随着2016年网络直播的火热,一大部分网络主播在直播中尽展生活奢华。不以拜金为耻反以为荣,这就使得原本就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很容易就受到“蛊惑“,在心中树立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日常消费中自然而然也就展现出来了攀比与盲目。

当今社会在金钱至上风气的影响下,浮躁、功利的错误思想逐渐充斥着每一个社会个体,勤俭、淡泊的社会风气日渐式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终阶段,他们在高校这个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与自我管理,那么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畸形的消费观念。

(四)大学生自身管理不严

即便存在高校、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但大学生畸形消费观的形成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管理的不严格。从大学生参与裸贷、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贷款的案例可以发现,大学生自身缺乏对诱惑的抵制能力,并且当出现意外之后通常选择逃避来摆脱自己的责任。笔者调研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当自己见到钟意却昂贵的商品时,虽然有的人一开始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但终究无法避免“慷慨解囊”的结局。可见在大学生畸形消费观的成因中,自身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不严格也是重要的一环。

三、联动多方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大学生畸形消费观的形成的复杂性就意味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就必须联动高校、家庭、社会进行多管齐下的战略,学校进行统筹布局教育,家庭进行细致灌输教育,社会进行风气引导。

(一)高校进行全局统筹

高校是大学生的聚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高校是第一阵地,高校必须做好全局统筹,从教育体制到教育方法做全面的更新。

高校应从全局教育出发,对大学生存在的素质缺陷进行认真分析,重点作战,建立健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将理财教育作为通识课程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丰富大学生的财务知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努力推进思想教育从课上走到课下的进程,改变以往的思想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健全人格,

在日常教育中应拉长战线,打好“持久战”,观念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长期的宣传教育可以扭转学生的消费观念,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站、社团活动等慢慢的向学生灌输正确消费观念,做到“润物细无声”,也可以通过校园报纸,宣传条幅,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二)家庭进行榜样教育

在家庭方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价值观,而在当今社会也特别要注重对孩子理财与消费观念的培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身为家长要首先明确“榜样”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家长勤奋刻骨,勤俭持家,没有不良的信誉记录,有理性的消费观,那么孩子也也会有一个跟他父母类似的消费观,家长要做好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消费常识和最起码的理财和辨别是非的教育。

(三)改良社会风气

社会的整体氛围和风气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鉴于当前我国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参与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加深,思想领域必定会遭受一些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培育科学、正确的价值体系成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唯一选择。

首先,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组织应主动肩负起宣传和监管的职责。一方面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让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民心,以此行动影响大学生改正自身价值观,合理审视自身畸形消费观念,主动改变自身不良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应针对社会上现存的各种腐朽价值观坚决予以驳斥、打击,对各种不良消费习惯予以纠正、引导,规范消费市场和社会环境。

其次,媒体、企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宣扬科学、正确的价值体系与消费观念,拒绝传播拜金、享乐、奢靡的腐朽思想,为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做出自己的贡献。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固然重要,然而在实际推行时却不可操之过急。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号召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多数社会成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又要踏实审慎,避免流于表面或事倍功半。只有合理利用法律監管与宣传教化两种手段,最终才能成功地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大学生提高自身自制力

一切消费都源于消费主体自身的欲望,大学生自身要合理的控制欲望,大学生群体绝大部分没有收入来源,都依靠着家长给予的生活费进行消费,在家长给予的生活费不能满足消费需要时,便会产生“贷款消费”导致一部分学生陷入“校园贷”之中。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自身要加强独立人格的塑造,努力学习吸收知识,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克服功利主义,补齐理财知识短板,做好消费计划,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形成良好的消费、理财观念,将心思放到学习上,将精力用到学习上,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自制力。

参考文献:

[1]张耀宇 宋晓慧.从校园贷的危害反思对大学生的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2017(2)

[2]蒋凤锁.高校“校园贷”干预途径研究. 【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17(2)

[3]吴再发.陷阱与跨越:校园贷视阈下的大学生消费引领.【J】.福州大学学报. 2017(2)

[4]冷德生 李昊珍.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 2017 (19)

创新项目:黑龙江省省级大学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编号:201710212055)

猜你喜欢
消费观校园贷大学生
正确认识消费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