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加强中国与菲律宾人文交流

2018-08-06 09:00吕伊雯潘金晶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0期

吕伊雯 潘金晶

摘 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全球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适应时代潮流,菲律宾在国内积极推广K-12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在国外积极与其他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菲两国在教育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为了解两国教育交流现状与发展趋势,本刊对菲律宾驻华大使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Jose Santiago Sta Romana)進行了专访。在采访中,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大使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希望通过为更多的菲律宾学生提供留华学习机会和吸引更多中国学生赴菲学习促进两国的教育交流。此外,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大使肯定了孔子学院和中菲智库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深化两国国际合作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菲合作;教育交流

一、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菲教育合作与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简要谈谈中国和菲律宾目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现状。

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当前,中国和菲律宾正不断展开教育交流。2016年10月,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在访华期间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其中谈及中菲两国如何鼓励开展更多的教育交流和校际合作。现今,一些菲律宾学生赴华留学,或攻读硕博学位,或进行语言项目学习。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留学生的数量非常少。近期,我在中国参加了一些访问活动:一是在前往桂林参会期间,我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大使一起访问了桂林理工大学,发现该校有许多来自东盟国家的学生,但没有菲律宾学生;二是参加由北京大学举办的关于中国—东盟关系的论坛,其中有许多来自东盟国家学生出席,但菲律宾学生仅有一两个。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菲两国未来在教育交流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正积极为各类学习者(包括政府人员、学生等)提供奖学金项目,我们希望借此机会鼓励更多的菲律宾学生赴华学习。由此,关于奖学金提供的信息十分必要,只有准确及时地了解相关的奖学金信息,菲律宾的学生才能掌握留学讯息,进而把握留学机会。英语作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之一,成为菲律宾大学的主要授课语言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语言。正因如此,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性价比,许多邻近的亚洲国家的学生前往菲律宾学习英语,菲律宾的相关高校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专门课程。另一方面,由于语言优势,许多菲律宾学生倾向于前往西方国家留学,赴中国的学习大多限于语言学习或语言研究。然而,当前中国开始提供一些全英文授课的硕博课程,这一变化成为菲律宾学生开始更加关注中国高校的原因。但由于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信息缺乏深入的了解,中菲交流的部分工作还仅停留在加强联系和开拓渠道上。

基于此,我认为,第一,就教育交流与合作而言,应积极鼓励两国在校际交流、科学研究、国际会议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加之当前的政治环境为更多的教育交流提供了一定动力,也应积极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赴菲律宾留学,尤其是那些有兴趣学习英语的学生。第二,就菲律宾学生的留学现状而言,要积极鼓励菲律宾学生赴中国接受学位教育,而非仅停留在语言学习层面。随着更多奖学金项目的设立,不难预测将有更多的菲律宾学生赴华留学。

《世界教育信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两国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入,您对培养能够服务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人才有何建议和展望?

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在培养能够服务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人才上,需要两国学生加强互动和交流,促进教师互鉴和交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奖学金项目的宣传工作。中菲两国均设有奖学金项目,如果这些奖学金项目通过有效的宣传渠道被更多人知晓,学生将会对其有更多的了解,或许也会十分感兴趣。尽管菲律宾当前的奖学金项目数量有限,许多优秀的学生无法承担高昂的高等教育费用,但若他们拥有了解并获得奖学金的宝贵机会,进而在语言学习、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社会科学等方面获得深造机会,则能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为国家建设贡献相应力量。

第二,吸引中国学生赴菲留学。中菲两国教育交流的空间广阔,我们希望中国学生、中国研究人员或有兴趣学习英语的人前往菲律宾留学深造。一方面,菲律宾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并在英语作为第二外语(ESL)教学方面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菲律宾积极组织ESL之旅,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英语,这一方式将为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促进师资力量的流动和交流。中菲两国政府正在讨论如何让更多合格的菲律宾英语教师在中国的中小学或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菲律宾有自身的英语教师考试系统,可为符合要求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英语教学资格证书,同时鼓励教师不断积累教授国际学生英语的丰富经验。菲律宾的教师赴中国教学,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能促进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菲两国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的教育环境,而且对于两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当前,中菲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力度较为不足,应积极填补这一缺口,直面挑战,通过一系列聚焦于进一步改善教育交流的措施,迎接中菲两国教育交流的光明前景。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驻华大使,您对两国教育交流有何期待?

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菲律宾学生赴华学习。当我看到桂林会议的东南亚学生中没有一名菲律宾学生,当我知晓北京的论坛中只有一两个菲律宾学生出席时,我感到非常失望。不过,我认识一名曾在中国完成博士研究的菲律宾学生,他在回国后于大学任教,我认为这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认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菲律宾学生在中国接受完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我所期待的是扩大中菲留学生规模,提高中菲留学生人数,进一步鼓励两国开展更多的教育合作。

二、菲律宾因应全球竞争趋势 实施教育改革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一谈菲律宾教育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国际化方面的发展趋势与战略重点?

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当前,为顺应全球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有针对性地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菲律宾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行K-12教育改革。我们知道,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开始直至高中的教育,其时长一般为十二年。这是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正在实行的基础教育年限。由于历史原因,菲律宾曾经有K-10系统,而现在正试图遵循国际标准,在国内大力推行K-12教育改革,促进菲律宾教育与国际接轨,让菲律宾人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第二,加强高等教育合作。这种合作体现在国内合作及国内外合作两个层面。一方面,菲律宾国内的大学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两者都受到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CHED)的监管,该机构属于菲律宾的公共机构,对菲律宾的大学进行监督以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当前,在世界排名名次最好的菲律宾大学是菲律宾国立大学,但第二、第三、第四均为私立大学。在菲律宾,一些公立或私立大学都很优秀,但仍然要解决如何提高其他大学教育质量的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CHED对各大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标准,以更好的监管和提升其高等教育质量来实现。另一方面,CHED還积极推行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促进菲律宾学者与国外学者、教师或大学研究人员展开合作,促进菲律宾高校与他国高校展开合作。目前,CHED开展了一个合作网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加强东盟国家间的校际合作,使菲律宾的大学成为大学国际网络的一部分。这也是在菲律宾大学和中国大学之间建立合作网络的潜力所在:对两国学生来说,他们对对方国家的高校信息了解得还远远不够。例如,菲律宾在马尼拉、宿务、棉兰老岛、北方地区等均有许多大学,但中国学生知之甚少;大多数的菲律宾学生也只知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其他大学。由此,合作网项目的部分作用是促进两国的大学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第三,发展职业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对那些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而言,他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学习;但对那些出于各种原因想要立即开始工作或获得职业技能的人而言,我们希望他们有机会进入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并获得专业的职业技术训练。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菲律宾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丰富菲律宾的人力资源结构,为社会提供各类人才。

因此,谈及菲律宾教育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就是继续推行K-12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国内外高等教育合作、努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希望培养出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并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的菲律宾人。

三、精心做好人文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

《世界教育信息》:菲律宾有4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您如何看待孔子学院在促进中菲人文交流中的作用?

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孔子学院的部分作用是开展教育交流,以促进人文交流及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菲律宾学生赴华学习,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菲律宾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有些人会得到奖学金项目的资助,有些人出于商业活动或研究工作的需要,有些人是因为想要去中国旅游而前往中国,但还有部分人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去中国进行交流。因此,孔子学院的引入是受人欢迎的,它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促进中菲人民间的交流与互通。

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年龄学习者的需求,如为想要达到一定汉语水平的职场人士服务,为想开展深入研究的学生和学者服务。目前,汉语被确立为菲律宾部分学校的第二外语,对汉语教师及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当前菲律宾的孔子学院数量已不能满足公众的学习需求,我们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孔子学院在菲设立。当然,中菲交流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包括人们的经济能力、往来签证办理等。

《世界教育信息》: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6年全球智库年度报告》,菲律宾智库数量为21个,居东盟国家第二。请问菲律宾智库如何发挥其国际影响力,深化国际合作?

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事实上,菲律宾的智库不仅在政策咨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国际外交政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成为大使之前,我曾与几个智库保持密切的合作,并通过智库与中国学者保持对话,与中国智库保持联系。菲律宾最卓越的智库之一是外事服务机构(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是外交部的直属机构。他们培训外交官,从事相关研究,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保持紧密联系。另一个智库项目是一个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利益的协会,与中国智库保持良好联系。此外,我曾任教的菲律宾国立大学亚洲中心也与中国智库关系紧密。菲律宾智库通常与政府、国家经济发展局和菲律宾发展机构等相互联系,他们致力于经济工作、开展学者对话、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一些研讨会。因此,智库不仅是学者和研究人员与东盟各国保持联系的方式之一,而且是菲律宾与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纽带。过去,我在智库工作期间,曾多次前往意大利、布鲁塞尔等国共同探究相关问题,与新加坡、越南等国人员积极对话,媒体也通常希望从学者和智库获取相关信息和建议。因此,菲律宾的智库扮演沟通的桥梁,在外交政治、经济政策、政府决策、媒体宣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各方更密切地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