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生态建设与保护之我见

2018-08-07 07:12马艳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保护建设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加强岷江上游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于保障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岷江上游 森林生态 建设 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快建发展、带动了九环沿线的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等三产的迅建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了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在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负面效应。

首先是人们对征占用林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最近20年来,松潘县贡杠岭、尕里台岷江源头植被呈快退化状态,土地石漠化已初见端倪,岷江源头湿地遭到破坏,有的地方人为开挖排水沟,局部沼泽面积不断缩小、岷江河水位逐年下降、植被出现逆向演替状态。岷江主要畜水的红星岩、雪宝顶、终年结雪、雪限逐渐后退加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度采伐。采伐后迹地未得到及时更新,很多地类发生变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观路径、开启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征程。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实际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以长江沿岸的广大人民群从饱受重大生态苦果为代价后,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植树造林为主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使长江上游生态的失衡和过度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得以缓解,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但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给林地保护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乱占林地现象较为严重,如何解决好岷江上游林地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地段乱占林地现象

1.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地段修建、搭建旅游购物点现象严重。

按照四川省森林资源区划细则规定、长江一级支流上游从源头沿河流下行20公里,沿河两岸对面坡150米内为水源涵养,林地这个区域内的森林、灌木林都属于水源涵养林,在这个区域内严禁任何单位、任何人在此修建、搭建建筑物,严禁一切毁体、灭灌等行为。然而总有一些有背景的人物,置法律与不顾,利用“权利关系”在别人都认为不可能修建房屋的地方,修建起大型旅游购物点,且占用林地面积达到3公顷之多。建筑物周围长满着鲜卑、花、锦鸡儿、高山柳等植被、伴有少量云杉、叉枝圆柏等乔木树种。购物点内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砂石地,是人为的毁林灭灌行为,而这种行为越演越烈造成乱占林地越来越严重、土地从石漠化演变为沙化、如再进行修复是要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若尔盖沙化修复的难度我们是看见过的、政府从人力、物力投入了多少个亿、至今治沙效果成效甚微,不要等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尝到生态苦果才觉醒,才开始制止毁林占地的行为、已为时已晚。

2.毁林开荒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根据森林法二十三条等一款、禁止毁林开荒、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在水源涵养林区应禁止这些行为,然而由于林业、牧业区划细则上的矛盾在区划工作中林业部门把植被覆盖率大于35%以上划为灌木林地,小于30%的划为灌丛地,而畜牧上把灌丛地划为牧业用地,这个标准的重叠就直接造成了两家管、两家都不管的现象。有些商家瞄准了这个空隙,通过当地政府官员以招商引资项目为由乘机大面积占用林地灭灌毁林改变土地用途,种植中草药,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明知这是不允许的,但顶不住县级领导的压力、为商家办理了林地征占用手续,使其合法化。商家征占林地面积大于100公顷以上,占地中不但灭灌毁林、还破坏了原有的湿地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感觉到天一下雨江河就变得浑浊不堪、有人曾戏言:岷江若是在继续灭灌开荒、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第二条黄河!这不是危言耸听,不要等到演变真正的第二条黄河时才觉醒,再恢复生态那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3.岷江源头亂采砂、取石。

岷江源头是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和水土保护林区,是维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生活及三峡水库的重要 枢纽和命脉。森林法、水利法都明令禁止在江河源头采砂、取石、但就有一些“强权关系户”打着为成南铁路建设需要砂石的需求的由头,在岷江水源涵养林地段挖砂,造成岷江河常年浑水不断、河床被破坏、河床渗透、地上水与地下水供求不平衡,地上水逐年在减少,河滩地植被遭破坏、有些湿地在悄然消失。给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如果在不制止、任其他续乱挖乱采下去,受害的将是成千上万的人民,不要等到岷江河干了再去呼吁保护岷江、保护生态、那时为时已晚。所以保护岷江河应立即行动、刻不容缓。

保护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首先应该从政策层面理顺环保与林地、牧地、农地的关系、明确界定地类划分的标准。该是属于林地的就一定按标准划为林地、该是农地或牧地的就化为农地或牧地、区划细则明确界定区划标准,不要再出现各部门区划出的地类形成重叠现象造成多部门多头管理配合不一、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争权推责、权责不清等问题。岷江地处高山峡谷区、生态非常脆弱,是地质灾害发生频发的地区。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沿山、沿江的森林、林木属于林业部门管理。植被、草场、水域等涉及林业、国土、水利、建设多个政府部门,形成了各施其政、各谋其政、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效果不佳,林业部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牧业部门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其中还存在着灌丛地,有林地作为牧业用林的现象。牧业部门把灌丛地区划为牧业用地、有林地划为林下草地,并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颁发了草场证、这样便形成林权证明与草场证的一地双证现象、对于那家来说都是合法的,但又是对立的。所以区划细则、在政策层是存在矛盾的。

其次是抓好林地审批权、林业部门做为林地审批的权利机构、在林地征占用工作中应认真勘验、严把审批这一关、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办理相关手续,对于来自上级的压力通过政府或纪委来减轻压力。作为上级领导人也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要把个人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权代法、以权压人。林业主管部门森林保护人员应经常在岷江源头进行巡护管理工作、对毁林开荒、毁林采砂、取石、灭灌还草等行为进行坚决抵制,执法必须逗硬、决不允许为岷江源头乱占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办人情证,林业部门应适当提高护林人员的工资和报酬、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岷江源头的森林管护和水源涵养林保护,让那些在源头开办旅游购物点商家撤除建筑物、恢复林地的原貌,对于退化的灌林地、灌丛地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以达到保水、保土的目的,把多部门治理荒山的资金集中统一起来、由一个部门来开展治理工程,在治理工程中应避免拔苗助长现象,严禁栽植幼树大苗,避免造林成活率不高、死亡率较大的现象。精心规划设计、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乔灌草相结合、造林封育相结合。政府统一协调林牧矛盾、公安、旅游执法、林业、牧业、工商部门等统一联合执法、对于违章建筑、非法在水源涵养林地段毁林开荒、灭灌及从事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取绨、保证岷江源头水源涵养的安全、使水源涵养林退化严重的荒山、林地、灌木林、灌丛地、湿地得以修复、使逆向演替的植被开始向顺向演替、恢复岷江源头山清水秀的本来面目、还老百姓一座青山、一条清河。

【参考文献】:

[1]:绿色天府 2015.7 林业治山破解生态系统退化难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四川林业科技 2007.6松潘县集体林权改革初探 赵德明

[4]:绿色天府 2017.7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尧斯丹

[5}:四川林业科技 2017.6 松潘县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经营问题及对策初探 刘利平

作者简介:马艳 女 1976年生、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松潘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工程师、长期从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保护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