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两优332引种试验总结

2018-08-07 07:12周锐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稻引种特征特性

[摘要]:鉴定评价已通过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在安徽省同一生态类型稻作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水稻品种引种备案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332综合表现较为突出,适宜我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深两优332; 引种;中稻;特征特性。

1 参试品种

深两优332,浙审稻2017005;以Ⅱ优838(CK)作对照。试验用种由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至本实施单位。

2 试验方法

2.1试验田选择

试验田选择在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刘羊村宋屋组,该试验田块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一致、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具有代表性。

作者简介:周锐(1970-),男,安徽省太湖县人,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试验设计

参试品种安排在同一片田块进行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小区面积0.5亩,全区收获。品种间留有走道,四周设有保护行,田间管理措施一致,栽培技术按当地栽培习惯进行。

2.3栽培管理

2.3.1 播种:2017年5月18日播种;种子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处理。

2.3.2 育秧方式:湿润育秧方式。

2.3.3 移栽:采用人工移栽方式,2017年6月15日移栽,秧龄28天。大田栽插规格5寸×8寸。每穴插2粒谷苗。

2.3.4 保护行设置:试验四周设置保护行,保护行5行,种植对应品种。

2.3.5 肥水管理:亩施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栽后5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10公斤作分蘖肥,后期看苗补肥。浅水移栽,深水返青,干湿相间促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浅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7天断水。结合当地植保气象部门预测及大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当地大田生产习惯。

2.3.6 其它:该试验安排专人负责实施,及时进行田间中耕、除草、管水、病虫防治等农事管理,整个生育期间未出现旱涝及病蟲危害等情况,管理达到较高水平。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田间取样调查,考察各品种经济性状,实行单打单晒测产。

3 观察记载

在成熟期对每个品种进行测产,并考察记载相关生育特性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见表1),主要观察记载各品种在生产上的缺陷,并对每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4 试验结果

4.1 生育期

对照Ⅱ优838全生育期为135.0天;参试品种深两优332全生育期138.0天,比对照长3.0天。

4.2 产量

对照Ⅱ优838亩产量为587.49kg;参试品种深两优332亩产617.87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7%。

4.3 抗性及其他特征特性

参见附表。

5 品种简评

深两优332该地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0天,比对照长3.0天;株高118.2cm,穗长28.5cm,亩有效穗15.9万穗,每穗总粒数202.5粒,每穗实粒数177.2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5.5克。该品种株型紧束,长势繁茂,茎杆韧性好,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成穗率较高,穗粒数较多,群体抽穗整齐,叶青籽黄熟相好,实验田未出现倒伏,抗倒性突出,未发生叶瘟、穗颈瘟、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轻。深两优332亩产617.87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7%。该品种综合表现较为突出,适宜我地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中稻引种特征特性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