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语滚动作文课程建构”研究总报告

2018-08-07 10:38于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编写作文教学研究

于兰

【摘要】心语滚动作文是团队经过14年的探索,得出的关于作文序列化教学的一项成果。经过多年序列化的探讨过程,心语滚动作文课程实现了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读写结合的多维联动,这是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齐头并进的课程变革。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集团式问题,心语团队基于课程标准融合创新,在专家引领、领导支持下历经了解决学生选材问题、教法成型推广、作文课程建构三个阶段。建构心语滚动作文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体系,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与操作体系。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究 结果 编写

一、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搭建生活与课堂的平台,注重学生的学与作文知识体系关联,实现社会、家庭、学校的多维度关联与互动。

2.依据泰勒的课程原理与安德森目标分类学细化分解课程标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学情建构习作目标体系。

3.整合教材,开发资源,建构课程内容体系;

4.在《心语滚动作文》教学研究上要更加注重可操性。我们按照人教版教材阅读课所提供的写作知识,加以整合组成相对完整而又自成系统的作文训练程序,使每位执教者依凭有本,教有思路,建构完整的课程实施体系。

5.注重分享、评价、激励的作用,强调激发写作兴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反思、分享,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依据外国先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建构多元的评价体系。

(二)课程研究的意义

心语滚动作文课程在前期实践研究中,解决了真实性写作问题,并建构了多维互动的系列化课堂。此法获得省教科所特色课程一等奖,因课堂实效高、操作性强遍地开花,在全国20多处学校实践应用。但是,此成果主要是经验型成果,在教育理论的借鉴与创新方面尚待进一步提升,加上聘请了省教科院的课程专家进行手把手的指导,相信心语滚动作文课程体系建构一定会进一步趋于完美。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通过建构参与学习活动主体之间的多维联动来实现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知,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生成。

1.团队分工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编写课程纲要、各学段作文评价标准,建构了心语滚动作文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体系,出版著作、改编了小学心语滚动作文系教材,创立心语滚动作文课程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依托鸟巢状多维联动方式让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融为一体,使得学生与教师、团队、社会等课程资源之间达成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表达能力,同时将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核心素养生成为幸福的“心语滚动作文”独特内涵。

3.打造多维联动的生命成长共同体。多尔认为课程组织应是非线性的、复杂的,它是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充满相关的意义网络。我们打造生命成长共同体,定制度,分任务,并且用文化建队,构建“丰富的、开放的经验的多层次组合”。众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步骤与作文知识研究上,却忽略了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

4.成立以省、市、县专家为代表的学术团队、全国实践学校骨干为实践团队的心语滚动作文学术委员会。以网络研修、召开首届全国心语滚动作文会议,全国教师培训会议为依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

心语滚动作文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所以其课程理念、内涵与国家“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纲要不谋而合。经过小学“写话”与“习作”两个阶段训练后的文章,在这里统称“小学生作文”。“滚动”指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在真实性任务驱动下形成的网状的多维联动。“心语滚动作文”是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真情实感和认知“心”与语言思维、表达地点“语”依托社会、家庭、学校网状的多维联动相互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与心灵得到发展。

二、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背景一: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落实。

现在的家庭、学校、社会更多的是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而作文恰恰是最好的提升学生形成优秀品质、心灵提升的载体。

背景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小学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指出了写作文,是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多种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过程。但由于专家是基于课程的视角制定的目标,而一线教师站在教学层面来解读。这样课程标准就呈现出笼统、分离,与教学实践不能对接,导致实践教师的作文教学目标缺失。

背景三:基于小学生心语滚动作文的前期成果的深化。

历经10年的心语滚动作文法在前期研究其操作性強,心语滚动作文在全国20多处学校实践应用,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此成果属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先进教育理论的引领,对核心词汇的误读,缺少评价体系等问题导致成果推广出现实践成效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对于作文教学的研究的确不少,比如有些人提出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等,以写为突破口,带动大面积阅读;而有些人提出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为培养学生真实性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学生的真实生活与生命本身的成长;也有人把研究上位到课程建构,深化了对真实写作本质的理解。

而国外研究中,英国侧重“写作过程的真实”取向,对写作修辞环境、写作认知过程、写作任务等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Flower Hayes认为写作应分为任务环境、写作者的长期记忆和写作过程三部分。提出应借助经典名著以注重影响学生写作的内在因素,设计理性的写作任务以注重影响学生写作的外在因素,以及强化写作过程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循环修改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阶段基于我国的课程标准、泰勒原理在真实性写作的课程建构研究还未出现。为了提高心语滚动作文课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让此法惠及更多的师生,我们团队启动了心语滚动作文课程第二阶段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发现

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集团式问题,十四年来心语团队基于课程标准融合创新,在专家引领、领导支持下历经了解决学生选材问题、教法成型推广、作文课程建构三个阶段。该成果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教学无法无序、学生习作假大空现象,基于“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学校班级授课制特点,整合国家教材、开发习作内容在“同质促进”“异质互补”“文化育人”的原则建构团队里的流动形成习作训练序列化的创新课堂。

(一)整合教材内容,建构竞赛合作学习小队

当今众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步骤与作文知识研究上,却忽略了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构建竞赛合作小队不单单实现了习作知识与训练的序列化,而且注重了学生的学,实现了文本、团队的多维度关联互动。

1.按语文素养水平重建学习组织。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语文基础底蕴、口头表达状况、书写技能水平以及在班级活动中的角色,是不尽相同。为了将来的作文活动具有竞争性,为了顾及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重建学习组织。

2.按学期写作目标重组训练项目。“心语滚动作文”与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最大的外在形式的不同,就是一般在学期初公布全学期的作文训练学案,也就是把一个学期的写作训练项目一次性公开。学生事先知道训练项目,在头脑中构成了关于一学期作文的整体的感知,他们会随时去关注和定向思维。提前公告训练项目,是心语滚动出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

3.配合閱读课的进程科学补充写作技能训练项目。根据语文教育哲学的言语文化本体论,一方面,我们是根据相应单元作文任务和相应单元阅读课文里潜在的主要写作技能,每次设定一个写作技能训练项目。另一方面,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写作技能的自身的系统性,设计开发了成系列的语段写作任务来做配套。

4.小队的评价和考核。评价的内容:

(1)小队成员关系。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信息沟通的频率和数量、信息沟通是否准确,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难、是否相信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是否强烈希望自己与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

(3)学习动机。相信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习更多的来来自内部动力。

(4)学习中的投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是否充分、是否有强烈的愿望表达自己、倾听他人的讲解是否认真、是否坚持不懈完成任务。

(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评价的要求:

(1)习作课统计,每月、每期总结等。要求每个队长统计出自己队的每个同学一天中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填写好表格。根据次数的多少排出名次。参与次数多的同学在第二天晨会上会受到全班表扬,并且积累作为评选月优秀个人的依据。对于参与次数少(或没有参与)的同学,由队长先了解情况、谈心交流,第二天进行跟踪。对于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要报告老师,老师要亲自了解情况,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和拟定目标。通过这种办法,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队长、优秀副队长、展示高手、点评专家),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队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队,队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队长。

(4)建立优秀小队、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周进行公布。

四、建议

1.课题组教师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学习相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

2.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全体教师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并整理成文。

3.在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推广上,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辅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广泛引领大家继续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努力多出成果。

心语滚动作文教师依托心语滚动作文教学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将语文教学继续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之中。

参考文献: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编写作文教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