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中有效使用声势教学法初探

2018-08-08 11:38王星霞
学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童声合唱奥尔夫教学法

王星霞

摘 要: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声势教学是集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工程”。它提倡用身体作为乐器,以拍腿、拍手、捻指和跺脚等身体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在合唱教学中,往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尝试将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运用到合唱教学当中来提高合唱学习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童声合唱;声势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4-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108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锻炼和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合唱这一音乐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近年来各级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都开设了合唱课。合唱教学的开展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同时提高了少年儿童的音乐素养。2017年第八届少儿合唱节在我们日照市举办,全国高水准的少儿合唱团齐聚我市同台竞技。学生们参加合唱既是进行音乐学习和创造,又是对音乐的欣赏,还能锻炼协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合唱艺术让学生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使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受益一生。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合唱训练中的不足

在传统的合唱训练中,节奏训练方法单一枯燥、识谱训练过程机械乏味、音准概念模糊、多声部的配合缺乏默契等。如果合唱教学也套用基础学科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深奥的乐理知识、枯燥的声音技能训练和乏味的和声进行的学习中跌打滚爬,势必将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消耗殆尽,使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将学生彻底挡在了合唱学习的大门之外。

二、声势教学法在合唱训练中的运用

声势教学是集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工程”。提倡用身体作为乐器,以拍腿、拍手、捻指和跺脚等身体律动进行节奏训练。怎样将声势教学法运用于合唱训练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节奏训练。在传统合唱教学中,节奏训练多为念节奏,机械拍打节奏。训练方法单一,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声势教学法就是通过运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打击出不同的节奏,从抽象到让学生更直观去感受节奏。通过形象化的训练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识谱训练。合唱作品的训练时如何提高识谱的效率是教师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一直以来,识谱训练很乏味枯燥,学生置身于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氛围中,兴趣遭到扼杀是必然的结果。声势教学法可以利用身体语言进行创编,将枯燥的音乐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成生动的游戏教学。避免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提高学生识谱的兴趣,摆脱“谈谱色变”的畏惧心理。

3.多声部配合。在传统的合唱训练过程中,在声部配合方面出现几种现象,如:唱同节奏乐段时,低声部会跟着高声部跑,还有声部之间声音不协调,和声效果差,学生无法从歌唱中体会到合唱的美感,音乐的美感。通过声势教学法,运用不同的动作区分声部,学生对自己的声部节奏、速度、力度上掌握得更清晰,达到多声部熟练配合的目的。

奥尔夫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声势教学法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声势律动来进行合唱技能训练,可以使合唱教学更有乐趣。通过肢体动作的刺激来辅助合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在合唱学习中会更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最终达到合唱训练的新高度。

奥尔夫声势教学与多声部教学具有统一性。通过声势伴奏,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一定音乐素养的积累。声势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加上具有特色的音乐类型,声势教育就会呈现出多种音乐类型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声势训练,学生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合作能力,实现音乐教学从传统转为现代,从单一性转为多样性。音乐记忆力是音乐印象长时间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是音乐想象力再现的源泉。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在律动中增强音乐的想象力,进而增强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声势教学法是通过身体动作来协助學生为音乐旋律伴奏,让声音与动作融为一体,更好地诠释合唱歌曲的音乐内涵。通过声势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即兴的编创,对声音的感受(如:旋律高低及强弱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及曲式结构)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有效培养了即兴创编能力。在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声部分成多个小组,各小组运用不同的声势形式来为音乐伴奏。在跟随音乐伴奏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聆听,又可以相互合作,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伴奏。例如,在学习了合唱歌曲《斑鸠调》时,我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跟随音乐来伴奏,他们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有的模仿斑鸠鸟的叫声和动作,尝试用各种变化的声势形式来跟随音乐发出声音。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都很好,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语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音乐,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童声;童声合唱是“天籁之声”,纯净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声势教学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使学生学习了音乐,并通过音乐开发了自身的能力,挖掘了潜能;它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合唱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合唱的魅力在于让每一个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使每一个学生是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 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

[2] 申光健.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童声合唱奥尔夫教学法
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
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