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语言艺术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8-08-08 10:23童志华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小学数学对策

童志华

【摘要】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以点触面,阐述现状,提出对策,使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真面目”,喜欢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策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现状

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流水账”语言

一位教育专家来某校作“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报告,报告中案例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在模拟案例场景中的教学时,专家较为频繁地说:“对不对呀?对哇?”这位专家也是基层老师出身,他在课堂教学时又会出现多少个这样的口头禅呢?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我感觉应该从自身的语言素养做起。最后,我们也来想想这些“可怜”的学生,他们对着教师慈祥的“对不对”还能说“不对”么?

2.“泥水”语言

某教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策略找到了答案,明确了算理,在交流时,教师追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回答:“0在这里要占位。”或许是教师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或许是担心“鱼目混珠”,教师又重新开始解释:“我们看,刚才分的小棒……”罗罗唆唆,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正如郑毓信教授所形容的,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楼,教师非得让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

3.命令式语言

据调查很多初涉教坛或者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觉得对小学生还是需要严肃和严格,于是乎很多“命令式”的语言油然而生。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这节数学课上,学生们正在小组讨论:带圆括号的算式与已经学过的算式,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课堂上讨论热烈。教师估计讨论的时间快到了,击掌两声,说:“坐端正,听好了!”教室里一下格外的安静,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同样的情形在这节上出现了三次。这句“坐端正,听好了!”的命令看似简单,但也许会成为这位老师今后的口头禅。这个命令是否会失效呢?我们设想:经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对这句命令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同学会无视“坐端正”继续讨论,有的会懒散地坐回自己的位置,迅速安静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意识到这句命令式的口头禅会给维持课堂纪律带来负面效果,就应该避免诸如此类的命令。

4.贫乏的鼓励式语言

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的回答,总是用“好、很好、不错!”来赞赏学生精彩的回答,使用这些语言久了,也许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会不经意带出一个“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这样的贊扬毫无意义,只是教师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但并不是我们教师就不能使用这些“好、很好、不错”了,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的表扬、奖励要能引导学生对学习成功进行正确归因。这里的“归因”心理学上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

二、加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对策

如何从本质上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构成了其中关键的一部分。鉴于目前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语言存在种种不尽科学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优化课堂语言,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1.数学教学语言准确规范

数学教学中为了明确答案的正确与否,教师往往会问“对不对”,但诸如此类的口头禅一多,并且教师一经得到学生说“对”这个一致性的答案之后就流水般过去,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戛然而止。此时,倘若教师可用“为什么”“说具体些好吗”“你是怎么发现的”等这样的追问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更多的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受到启示,获益匪浅。教师适时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多说如:“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再用其他方法试一试。”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发现新途径,而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使学生能创新性地学习,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2.数学教学语言严谨明了

数学课堂用语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允许教师有“泥水”语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切忌繁琐、重复,三句一词,十句一意,还不能表达清楚一个内容。

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师徒如父子”)。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新课改就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它指出真正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学实践也越来越多地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纳者,学生本身就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展现出令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

3.数学教学语言民主和谐

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得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他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4.数学教学语言生动幽默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高帽子满天飞,无原则地滥表扬,这不但不能激起被表扬者心中的波澜,也会引起未被表扬者的反感,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学生对其活动成败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影响他们对今后类似活动成败的期望、自信心和行为的坚持性。就此我们想到,把单调的评价语言,改成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回答得很精彩”“某某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到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我从同學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灿烂,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在大大提高”;对于有勇气回答问题但答得不是很完整或正确的同学教师也可以这样说:“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课堂教学中少不了艺术性的语言。从观念到实践,是一个质的飞跃,有怎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么样的教学语言,而语言没有固定的形式,唯有不断锤炼,才能口随心愿,才能正确表达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与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纵横谈[J].小学教学参考 2002 (12).

[2] 曾令格,禹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陈亚明.小学数学教例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4] 张绪培,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