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8-08-08 10:23晏晓东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体育课堂实践

晏晓东

【摘要】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来实践改革,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研究“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中的注意点,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动模式;体育课堂;实践

教学模式的改变首先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笔者认为,这个变革从内容上来讲,要有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提升,从单纯的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向综合素质的提升转变;从教学的目标来说,就是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从教育的观念上来说,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活动的时空,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式、教条化向开放式、多元化的形式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教师程式化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向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在学习中、训练中全面提高。

当前,新课改已经喊了十几年,但从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仍然较为滞后,跟不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学更是落后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缺乏动力,改与不改一个样,体育课无关紧要;二是以学科特点为借口,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三是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把体育课堂教学当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阵地,以致枯燥乏味的练习让原本应该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体育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成为简单粗糙的代名词。面对现状,笔者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践行新课改,经过多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互动式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此抛砖引玉。

一、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例如,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体育课大多数学生喜欢,但又怕脏,怕累;体育运动的技能学习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一下掌握到位;体育课的身体练习要做简单的重复练习,往往枯燥乏味,等等。为此,我们构建了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师生间、生生间更加和谐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领悟能力提高了,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加快了。

1.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依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引到教学的内容上来,引到具体的知识点上来,把技能学习、身体练习的疑难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情景设计的形式可以是人文性的,例如,学习篮球技术时,我们可以利用姚明在篮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术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设计成身体练习性的,例如,行进间运球的课堂教学。

2.互动探究,合作掌握

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部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发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逐步掌握。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现师生平等。

第一步,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的练习,按教师的提示体会最合理的技术要求,同学间相互交流,并随时向教师咨询。第二步,学生间就自主探究的认识、理解,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边练习边讨论,并由各组小组长反馈探究结果,教师则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第三步,相互合作, 掌握技能。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纠错,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所学的技能。

3.总结归纳,自我提升

学生在自我探究,以及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本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来总结、归纳所学技术动作的要求和要点,从运动技术上来表现展示学习的状况、成果,使学生在多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4.深入探究,合理运用

本环节成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已掌握技术、技能更加全面的一种展示和运用,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性为主的游戏练习,练习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篮球行进间运球这一教材为例,第一部分,播放姚明参加各种比赛过程中运球的精选视频,重点播放快速推进的视频内容,提示:行进间运球触球的位置等问题。第二部分,学生分小组带着问题自主练习,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向教师咨询,逐步了解行进间运球的相关技术要求,并知道教师提示的相关问题。第三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要点,并进行自我展示,教师则参与其中,及时点拨,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技术动作概念。第四部分,学生进行分组行进间运球比赛,教师对比赛情况及时点评,同时展示更多的运球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二、实践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师、学生的信息交流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知识的获取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平等是理念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师生平等交往,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是老师课堂教学的合作伙伴,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但很遗憾,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比比皆是,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体育课成了简单乏味的代名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有效、高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育课堂教学,注重人的因素,突出对学生的关注,让师生、生生的课堂交往建立在独立的人格基础上,使体育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充满生机和活力。

2.注重积累是基础

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合伙人。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跑、跳、掷还是球类、技巧、游戏,无不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素材,实行互动式教学的每一个部分,无论是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示,还是探究过程中师生的互相碰撞,无不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量,需要每一个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真正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伙人、指导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相关的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学习研究的成果长期积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种信息、知识运用自如,使课堂教学生动流畅。缺乏这种长期的积累,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难有好的效果。

3.精心备课是保证

互動式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把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炼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并能够依据教材的性质设计好能够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情景。其次,由于体育教学在室外进行,教师要对体育学习的场地进行精心的布置,教学的组织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又要有适度的灵活性和伸缩性,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教学过程中放要放得开,收要收得好。再次,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先的设计和准备,对学生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可能提到的问题要会,善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学生在互动探究中可能出现的不足,甚至是错误要有预设的应对策略,设计好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最后,要认真设计好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从场地器材的准备到练习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再到练习的量和强度,要结合学生情况,讲究科学,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只有这样,互动式体育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实施。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和教条化,往往是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上应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实现师生共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李晓文,王莹主编.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体育课堂实践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