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调查报告

2018-08-08 10:23王晟陈燕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游戏调查报告教学现状

王晟 陈燕

【摘要】数学游戏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文章通过对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1460名低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明晰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数学游戏教学的价值意义、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教师调控和反思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标准》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研究”(C-b/2016/02/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學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具身”的学习方式。数学游戏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维性等特点,小学低年级以数学游戏作为方式或载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如何?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组织了本次的调查活动。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39个班的学生。

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将问卷内容导入问卷发布平台“问卷星”上,利用手机短信、班级QQ群、微信群等多种网络社交方式,把问卷的链接发布出去,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如读题)利用手机或者电脑在常态下完成问卷。然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借助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 Statistics 17.0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再作分析和研究。本次调查共回收1460有效份问卷,通过SPSS对问卷总体的可靠性进行了测量,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信度和效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三、结果与分析

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的调查。我们对146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其中,男生共791人,占54.2%;女生共669人,占45.8%,样本学生中的男、女性别比重相对均衡。从学生所在年级来看,一年级学生有857人,占58.7%;二年级学生有603人,占41.3%。样本学生中一年级学生人数要多于二年级,这是与本校的现实情况有关。综合来看,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整体情况。问卷的第二部分是从数学观、教师、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等五个维度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现状的调查,共18道题。下面从五个方面对统计结果作具体分析:

1.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观

为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如下4个问题:(1)你觉得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2)你喜欢数学的原因是什么?(3)你喜欢上数学课吗?(4)你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什么?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的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同时也是积极的、正向的。其中,认为数学“有趣”“有挑战性”“非常实用”共占98.9%,而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仅占1.1%。对于“喜欢数学的原因”,62.5%的学生选择了“喜欢动脑筋”,18.4%的学生选择了“喜欢数学老师”,4.9%的学生选择了“数学成绩好”,14.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充分反映了低年级儿童活泼、好胜、好表现、好奇心强的特点,他们对于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事物十分感兴趣,认为动脑筋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因而在他们眼中数学这门学科自然也应当充满趣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在低年级段还是比较喜欢数学的,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而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什么”的问题,学生的选择非常有意思:40%的学生选择了“知识对生活有用”,31.9%的孩子选择了“数学知识有趣”,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大于“趣味性”,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最佳动力是“趣味性”,而不是“实用性”,因此如何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利用数学最本真的魅力来吸引孩子,是教师教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2.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态度

关于“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态度”的调查,我们设置了以下5个问题,分别是:(5)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吗?(6)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上的课怎么样?(7)你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中开展游戏的次数多吗?(8)你的数学老师课堂中会经常变换游戏形式吗?(9)谁对你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大?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老师都有一定的好感,仅有0.5%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67.1%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影响是最大的。由此可见,数学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而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更是影响深远。78.5%的学生认为自己老师上的数学课“生动,很有趣”,说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能被大多数孩子所接受与认同。对于“你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中开展游戏的次数多吗”问题的回答,从样本数据来看,23.9%、37.8%、26.2%、12.1%的频次选项相对平均,说明关于游戏教学不同老师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老师能够经常性地开展游戏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很少开展游戏教学。而第8题的统计数据表明,即使教师开展了游戏教学,其中也有11.4%的老师会很少更换游戏方式。长此以往,不难想象,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降低,不喜欢甚至是厌恶学习数学。

3.低年级学生对于游戏教学的态度

低年级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游戏教学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们在这一维度上设置了4个问题:(10)你喜欢在数学课堂中做游戏吗?(11)你喜欢做数学游戏的原因是什么?(12)你喜欢老师组织的游戏形式吗?(13)你认为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可多选)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有82.3%的学生非常喜欢在数学课堂中做游戏;75.3%的学生也认为通过游戏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往往会给以直观认知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而数学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具身”性的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促进思维发展。从数据中,我们也能够发现,81.9%的学生非常喜欢老师组织的游戏形式,这说明教师能够较好地根据儿童学习特点有机运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更加喜欢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注意力更加集中,也“更加愿意上课回答问题”。

4.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游戏的态度

为了了解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游戏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14)数学课堂中,开展最多的数学游戏形式是什么?(15)老师组织游戏时,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怎么样?(16)开展数学游戏时,同学们能够听从老师安排吗?统计结果见表4。

上表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开展最多的数学游戏形式是操作(52.1%),其次是竞赛(26.0%)。教师在组织游戏时,87.4%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说明数学游戏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开展数学游戏活动时,72.6%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安排,但有时也会很吵闹,甚至有2.3%的学生很少听从老师安排。教师在数学游戏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能否发挥最大效能,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调控。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基于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数学游戏内容,创设数学游戏形式,调控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平衡,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教学中,要把握游戲开展的整体节奏,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都能在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5.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课外学习的态度

在调查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外学习情况时,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课前,你会预先看数学书吗?(2)在老师的数学课外作业中,你最喜欢什么形式?对于前一个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1.4%的学生经常会预先看数学书,55.3%的学生有时会预先看数学书,而13.3%的学生从不曾在课前预习。预习习惯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的快慢程度,给数学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第二个问题,55.2%的学生最喜欢老师布置数学课外作业的形式是数学游戏,34.1%的学生选择数学实验,10.7%的学生选择读课外书。比较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首选,这与低年级儿童“爱玩、爱游戏”的天性有关。数学游戏对于儿童学习数学的教育价值和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论与思考

1.要正确认识数学游戏教学的价值意义

数学游戏教学将“数学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游戏的形式去组织课堂教学,不仅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也顺应了儿童的数学认知规律。具体表现在: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二是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理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四是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和真切的学习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要准确把握数学游戏教学的活动目标

数学游戏只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或形式,教师不能无限放大其功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定。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基于数学学科本质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有效实施。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让原本逻辑性与抽象性较为突出的数学教学融入“有趣”“好玩”的元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理解,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要合理设计数学游戏活动的内容形式

小学数学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与“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把握不同领域知识内容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游戏教学方案,科学设计数学游戏的内容形式。设计数学游戏时,教师要做到:(1)方法多样化。同样的游戏可以通过改变游戏对象、范围,提高游戏目标等途径进行变化,保持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2)难度适中性。数学游戏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欲望;也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对数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把握。(3)规则简洁易懂。繁杂的游戏规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过高,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与争执,不但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还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4.要有效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调控作用

教师在数学游戏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学游戏对教学能否起到作用,起多大的作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数学游戏活动的整体把握和组织调控。教师要给学生详细的游戏规则讲解,指导游戏的活动程序,凸显学生游戏活动的主体性。教师要合理把握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又不沉溺于游戏;把握好游戏开展的整体节奏,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游戏中有所获,有所得。

5.要及时反思评价数学游戏的实际效果

数学游戏教学不应该简单地用来增加课堂的气氛,而是要承担数学教学的任务。它不仅仅是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知识。因此,每一项游戏的开展,教师都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数学游戏活动的表现进行正确评价,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有机进行调整和完善;活动结束后,要对数学游戏教学进行量化评价,以此来判断数学游戏活动是否真正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对数学游戏教学的理性认识,提升数学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陶健.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6(04):49-50.

[3]董春晶.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吕传楼.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价值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125.

猜你喜欢
数学游戏调查报告教学现状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