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模式的高校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研究

2018-08-10 10:29李小天贾凤玲何旭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李小天 贾凤玲 何旭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根源仍然在于创新,如何在国内当前高校教育机制和体系下,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关键。从创新思维能力构建的心理学特征入手,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创新思维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有效性探索,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思维;混合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05-02

前言

国务院国发[2015]32号文《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则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教育部早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的重要措施”。可见,当前我国高校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广泛而重大,既有经济发展新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阶段和就业形势的外因,也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系统内因,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越发凸显。

高校创新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如何思考”,但目前,已有的多数创新教育却总是陷入向学生灌输知识、经验的怪圈[1]。实际上,思维的创造性、建设性、目的性以及运作性特点与知识同等重要。国内外学者就创新思维能力或称创造力的培养[2],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层面,提出了一些各自的理论和方法,但一方面较为零散,相互间的一致性联系较少;另一方面,专门针对我国大中专学生,成体系可操作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也较为缺乏。为此,本文基于以往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与反馈,进行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改革探索。

一、创新综合能力培养矩阵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3]。高校要实现创新教育的新突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知识的单一灌输改为对思维的“训练”,认识到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4],将创新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思考相结合,通过大量的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创新活动练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创新习惯,掌握各种创新工具,才能为进一步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的,遵循创新能力培养依次滲透、逐层递进的思路,可形成一个能够逐步“训练”思维的创新教育内容体系[5]。如下表所示:

〖XC7.JPG;%30%30〗

其中,基本型课程作为大众化的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思路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惯性思维,并在授课期间帮助学生形成创新“习惯”[6];工具型课程意在辅助学生整理自己的创新思路,在遇到创新过程中的观点爆炸及冲突问题时能够高效的找到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规定时间内运用专门的思维训练方法(如六顶思考帽、头脑风暴等)进行的针对性的思维训练[7];应用型课程则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下创新前沿领域及技术,让学生感知创新的力量,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及动力。

二、双视角的立体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不该局限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应该提倡和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及实践、课内与课外、引导与自学,通过创新实践实现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多种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创新综合素质[8]。为此,提出从教师“教”的视角,和学生“学”的视角,两种视角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多元的教学方法体系,如下图所示。

1.从教师“教”的方面。

沙龙式教学法不仅意味着在系统平台的支撑下,每一项课堂讨论和课内练习都可以成为便捷的线上沙龙,而且学生通过特有的六顶思考帽、世界咖啡馆创新工具[9],以类似沙龙的方式进行轮流发言和评价,相互激发创意,学会团体决策[10];项目式教学法让每一次课下创新训练任务都是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学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强调每一个启发思考的教学内容设计都始于问题,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5],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倡导了一种综合式的学习方式,把多个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

2.从学生“学”的方面。

社交化学习法让每一次线上讨论、点赞都基于平台以社交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在信息平台上的充分互动,形成超出一般课程交流内容的社交,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碎片化学习法使得学生的每一段碎片化时间都可通过手机进行线上学习交流,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交流活动[11];游戏化学习法让每一个创新训练任务都像升级打怪一样充满乐趣[7],学生通过在课程平台和手机上发帖、点赞、被点赞、被评论、提交创新作业和创新案例等活动,等级不断提升,获得相应奖章,激发学习热情。

最后,辅以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将能力培养以创新训练活动的方式展开,分组研讨创意,学生可以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并撰写分析报告,与其他团队分享讨论,在多个不同背景的导师引导下,完成体会、领悟、再认识、再创造、再发现、再创造。

三、“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为创新教育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成为可能[12]。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并建设符合混合式教学的在线平台,既是实现碎片化学习、社交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学习方法的必要手段,也是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幅提升创新思维训练教学效果的重要技术支撑。

1.互动交流模块。

可对创新教学内容、创意点子、创新问题讨论等互动内容进行发帖、评价、点赞,强化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实现社交化的方式促进学习效果,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时空不限的学习环境,让各个学生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异步学习,增大了学生之间情感淡漠和情景变异的可能性[13]。

2.作业墙模块。

经过课上不同子能力的训练后,团队课下完成任务,并放在作业墙中方便进行课上演示和其它同学评价点赞,实现对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支持,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效率,同时强化了教学互动。

3.创新知识库模块。

把创新子能力、创新工具与方法、创新三大领域相关的资料,包括创新人物、创新案例、创新故事、最新创新理论、往届优秀作业等进行分类入库,建成创新知识库,供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随时浏览自学,帮助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效果,支撑碎片化学习。

4.在线课堂讨论模块。

通过教师管理界面建立和激活一个课堂讨论,发布讨论的二维码,学生针对课堂讨论的主题讨论思考,然后扫码把自己的思考结果通过手机输入并提交,教师在投影屏幕的汇总显示上进行点评。大幅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并提交自己的观点,同时记录保存文档在系统,成为自动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5.积分升级模块。

本功能是实现游戏化学习的主要支撑,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各种行为如发帖、点赞、参与讨论、签到等都会积累一定的系统加分,这一加分到一定程度将会提升学生的用户等级和发放勋章,从而激励学生参与度,提升学习热情,支撑娱乐化学习的教学方法。

6.多维智能评价模块。

在课堂上,学生会以个人或者团队为单位完成案例分析,课题研讨,创意设计,模拟游戏等任务,课下则需要完成课后任务及线上创新社区交流。该功能模块基于过程化,采用多维度与过程性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建立一套多维度、多层次、多元素的评分机制,包括课堂表现,课程作品质量,团队内表现,线上交流表现等几个方面。不仅实现了全方位的学生表现评价,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评分工作量,避免了错漏。

四、結语

创新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核心途径,终究还是创新。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实际水平、规模、与专业融合度来看,显然还有及其广阔的空间,无论在师资建设、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创新机会。本文针对国内高校创新思维教育进行的改革探索,通过实际教学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尤其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形成思维习惯作业明显。但在如何与专业融合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上,以及混合式的教学设计上,都还有很多可改善的余地,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谭光兴.论高等教育主客体评价观的对立与统一[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6(4):577-580.

[2]秦虹,张武.升创造性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教育科学研究,2014.

[3]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

[4]Courses of Graduate Catalog i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EB/OL].http://www.unt.edu/catalog/grad/music.htmmugc.

[5]刘学东,汪霞.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新思维[J].比较教育研究,2015.

[6]王健.王者的智慧.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1:16-34.

[7]Stanford University. About the VPUE[EB/OL].https://un-dergrad.stanford.edu/about. 2014-04-10.

[8]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3,151,50.

[9]王惠连,赵欣华.创新思维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69.

[10]王健.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27.

[11]南博,薛继伟,陈冬芳.基于CDIO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1.

[12]冯艳飞,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与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13.

[13]金伟林,郭馨梅,何旭,王媚莎.中国经管实践教学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56-168.

【注】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合同号:201602001)。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