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不只是“过分的玩笑”

2018-08-11 08:43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天津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施暴过分受害人

■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张 然

一部来自比利时的冷门影片《本X》曾在第31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收获了极高的口碑。因性格自闭,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凌和羞辱,有人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完整过程,并认为这只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最终,男主人公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看完影片,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师,我不禁陷入思考:难道校园欺凌真的只是“过分的玩笑”吗?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校园安全、规范办学等方面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校园安全方面。众所周知,校园安全的含义不仅包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还涉及交友安全、心理安全,这其中,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峻。只需在百度搜索“校园欺凌”的关键词,你就会发现各地不同程度的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采取的方式也让人瞠目。人们都在为神圣校园中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痛心疾首,却少有人从青少年心理出发,探究“小霸王”“受气包”是如何形成的。

我认为关于校园欺凌,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作为判断施暴人、受害人的标准。曾经有个高中生在我这里接受咨询,她是普通学生眼中的“大姐大”:长相出众、为人直爽、颇讲义气,身边聚集了一群小弟小妹。虽然谈到自己的“威风史”时,她会流露出得意的神情,可也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觉得自卑:“老师都是一样的,看我学习不好,就哪都不好。”这种想法让她几乎放弃自我,变本加厉地想逃离学校。我尤其不能忘记她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谁不想当三好学生?可是像我们这种待在普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找不到任何成就感的,班里也压根没有学习的氛围,还不如玩得疯一点,至少能找到点乐趣。所以,我特别享受别人害怕我、畏惧我的感觉。”

我的另一位来访者则是典型的受害人。她的家庭条件较差,相貌也很一般,中学时好不容易挤进了一个小圈子,却总是被“朋友”当下人使唤,支使她做这做那,言语侮辱也是常事。上大学后,她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了一些障碍,总是担心别人瞧不起她,总觉得别人说的话都是冲自己来的,于是,她又陷入了过去的“交友怪圈”,怕别人欺负她,帮人做这做那……每每想到自己的未来,她就开始深深焦虑,已经出现了中度焦虑的情绪。

其实,无论施暴人还是受害人,他们的内心都有各自的问题。面对来自家庭或学习的压力,他们只是找不到正确的发泄途径,才纵容自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从上面的例子能够看出,他们或许暴戾乖张,或许委曲求全,但我们完全能够从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寻解决之道。

未成年人的心理过渡期、青春叛逆期几乎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可是在中国教育的惯性下,学校教育大都比较关注整体的相对协调统一,对班级小环境和个别学生的心理建设却极少关注,在校园欺凌方面也一直缺少有效的处理手段和解决手段,这导致其中一些情节较严重的校园欺凌甚至构成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直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陆续发布,这才让处置校园欺凌有法可依。

有了法律约束这个大前提,对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我们依然要进行持续而科学的心理建设,这既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在法律法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下,我们应该让未成年人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真正承担起责任,学会更好地宣泄成长的烦恼,懂得为自己的冲动和错误承担后果,让“过分的玩笑”成本更高。

猜你喜欢
施暴过分受害人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列控系统过分相特殊场景的探讨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校园欺凌,不是“开过分了的玩笑”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不要过分强调“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