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太极拳在中日医疗康复领域的综合效应

2018-08-11 06:34刘聪
武术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太极拳日本

刘聪

摘要:以太极拳作为研究主体,日本天草慈惠病院作为研究对象,表面上看是“物与物”之间的对接关系,而实际上却是“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太极拳之于日本人是物,而太极拳之于日本社会却是文化,由此可见,不管是人对物的需求也好,还是文化对人的控制也好,都只是在说明一个问题:社会环境中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早前说过太极拳是“人为物化”的产物,这说的是人对太极拳的控制,而“物化为人”却是指的太极拳对人的控制,细化到社会生活中就包含了太极拳对个体、群体、文化等方面的控制。

关键词:太极拳 日本 医疗康复 社会环境

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7—0046—04

社会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前者是社会系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总和,后者是维持社会系统内部秩序稳定运行的文化总和,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结构坚不可摧的基奠,而和谐牢固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环境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结构是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而社会环境则是为这类关系的产生与维系提供了一个“场域”。[1]在日本医疗康复领域中,正是在以天草慈惠病院为“小地方”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以太极拳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符号圈,来窥探日本这个“大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各类关系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结构功能理论将状态与规范设置为决定行动力的两大要素,状态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基础上社会系统中各参与要素间的一种平衡作用关系,而规范则是以功能的体现形式对社会环境进行的控制。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几组要素排列,每一组排列要素构成之间关系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产生,而每一组排列要素所产生的作用也就直接影响其当下的社会环境。虽然状态与规范决定着对象功能的发挥程度,但是对象的功能发挥同样也直接影响着二者的变化。

1 太极拳对社会主体的控制

存在于社会系统中的物与人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基本的物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影响的关系,另一种是物与人之间相互利用控制的关系,而太极拳与人之间却共同涵盖了这两种关系,既相互依赖影响,又相互利用和控制。而控制关系中不仅分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还包括硬控制与软控制,这里要分析的是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文化对苓北町内参与主体“人”的软控制。太极拳有属于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体系,它背后隐藏的是丰富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在人们经久不息的传承中被创造和延续,形成了一种被中国社会群体所接纳认同的行为模式,以客体实践来反映文化控制力的太极拳文化。日本诸多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与太极拳在中国发展历程极为相似,都必须经历“从术至道”的文化体系建构过程。

社会之于人的硬控制是法律,而软控制是文化教化。太极拳文化是武术文化中的一个剪影,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体系,太极拳在中国具有教化控制、实战抗击、娱乐休闲等社会功能,在日本这样的功能同样得到了有效运用。在日本你会发现“道”的运用异常频繁,而在除却竞技体育项目的其他体育项目中,属于日本本土特色的体育项目都以道而命名,诸如“剣道、柔道、合气道、空手道等”。[2]这就相当于中国的“文化”一样,譬如武术文化、健身气功文化、太极拳文化等,区别只在于称呼方式的不同而已,实际所代表的含义却完全一致:一种对参与主体具有道德约束力、行为控制力的社会控制手段。其实无论是“道”还是“文化”,其本身的功能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约束效力,它可以通过主体的参与过程将一部分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输送给他们,最终使他们产生对自我行为意识的强大约束力。

太极拳在天草慈惠病院的运用效果,除了最基本的身体行为力控制以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参与个体的心理控制。据上图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调查对象,对自身所处社会的满意度与适应度是不成正比的,而太极拳的介人却能够使他们从这种不对等的社会心理中获得幸福感的有力补救,从而让太极拳能够更深入的植根于他们的心理需求层面。生活幸福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主体的社会心理需求,太极拳在满足参与主体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控制参与主体的主动权,但这样的控制是积极的、规范的、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系统控制的,而非恶劣、随意、带有阻碍性的控制。天草慈惠病院内对太极拳的运用模式是严格遵循日本“道”文化渗透规律进行的,由“术”至“道”的渐进过程使当地太极拳的众多参与主体由客观到主观意识上了解到太极拳的诸多功效(见图1)。

太极拳在天草郡苓北町内对社会主体的控制还体现在:老龄者“三感”[3]的控制。何为“三感”?即“社会的失落感、生活的孤独感、心理的抑郁自卑感”。在老龄者占了三分之一的苓北町内,之所以天草慈惠病院会像日本的其他医疗福祉机构一样,包容了病院、疗育园、养老介护之家、如水館这四种集治病、教育、社交、养老性质为一体的机构,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老龄者的身体健康、独居孤寡、心理封闭、社交闭塞等种种问題,所以说病院对太极拳的运用也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初衷(见图2)。在病院里的太极拳教室是通过把所有病患和介护老人聚集在某一个具体场所内,然后开始太极拳节目欣赏和太极拳锻炼,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的老龄者可以跟着指导者锻炼身体,也可以仅仅只是参与课堂的简单互动,哪怕只是摸一下练习的器械太极扇,他们都会觉得异常的高兴和来自他人的注目。从参与的场域情景可以看到,老龄者在公共场合的相互关注、相互交流以及发自于内心的笑容,这便是太极拳对他们主体心理最有效的影响与控制。

2 太极拳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适应社会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内化需求;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是人从纯粹的自然化状态发展到社会化状态的过程。人之于社会化是结构组建者,而社会化之于人是获得各类习得性技能、确立自我存在价值的工具。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所起到的作用包括:各类习得性技能的获得、身体行为准则的教化、自我生存价值的定位、社会角色特性的培养,这四种作用分别是针对个体自我能力提升、个体行为约束、个体存在意义、个体社会定位这必经的社会化进程所提出的。在天草慈惠病院的太极拳群体由当地的个体聚集而成,从社会学功能分析角度看,参与太极拳的个体被太极拳社会化过程与上述四个内容都相符合。

太极拳对病院参与太极拳群体的第一阶段社会化体现在:身体习得性技能的获得。参与太极拳的社会群体为了当前身体状况与自我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而选择重新接触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并从中获得一项或者多项有利于自己的身体技能。太极拳的最原始作用本就是一项具有技击护身特征的技能,在病院的太极拳课程中加入了太极拳实战技击的演练与教授,使他们通过连续不断的体悟过程,获得习惯性的身体行为动作,这便是太极拳基础社会化作用的发挥。当第一阶段的技能获得朝第二阶段的行为约束时,病院的太极拳习练者开始意识到太极拳文化中包含的礼仪道德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细节上:课前课后的鞠躬礼,与指导教练的见面称呼礼,以及三个月交流过程中的微笑礼。为什么要特意说微笑礼?这是日本“道”文化与中国“道”文化的一致性,在与病院人们的接触过程中,排除上课时段的礼节性微笑,课后每每经过“荡荡馆”(病院内的一个老龄人介护所),都可以听到或者看到里面的老人们热烈的招呼声,这在平时是没有的,几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他们受太极拳影响之大,对太极拳的喜爱之深。

在针对苓北町参与太极拳的群体调查结果中发现(见图3),八成以上的参与主体都认为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的目的兼具了“利己性”与“利他性”二者,这就说明当地民众参加社会性活动的初衷实际上就是为了实现自我和他人的价值意义和扮演属于自己的社会身份。在太极拳对病院参与太极拳的群体社会化过程中,这符合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特征,病院的人们来参加太极拳,第一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技能获得与展示,这是利己性自我角色的展现,第二目的是在利己目标达到之后的利他性,这是参与主体在他人社会心理中对自我形象的塑造过程,也同样是自我社会地位巩固的过程。太极拳赋予当地参与主体的一种自我的权力与义务,展示自己帮助他人,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实现自己和他者的共同身体锻炼目标和互相身份地位的确立,自发性的为他者、为社会而努力。

总体来讲,病院的太极拳群体还是一种“互助性群体”,这是所有参与个体在习练太极拳经过初级阶段以后,逐渐出现技术分化以后的状态。在天草慈惠病院的教职工课堂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互助性群体,他们在约定的时间里聚集在如水馆后庭,或是前庭的绿草坪上,共同习练太极拳、交流技艺、沟通个人的体悟等,这样的群体组成是由于参与太极拳课堂的时间和阶段不同而形成。在这一互助性群体中,他们之间以“老师”相称,这种隐性的感染力对参与之中的每一个人的社会化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最早参与太极拳习练和最晚加入这个群体的个体影响尤为明显。在连续七期的太极拳交流中,职工课堂内的参与成员都分为了两个组别,我们称之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这是用以区别两组内成员技术和角色扮演的最简单形式,一般在课前课后,提高班的太极拳习练者会和基础班的成员相互讨论关于太极拳或者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他们通过群体的形式,相互约束、相互理解彼此,是太极拳对其社会化最有效的形式。

3 太极拳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向导

在天草慈惠病院所属的苓北町区域内,习练太极拳的主流人群是中老龄者,而这些老龄者中又女性者居多。苓北町位于日本西南部的南九州地区,邻海而居、群山屹立,四季温度适宜,但由于其位于日本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受海风和浪潮影响,空气的湿度较大,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随台风等级而递增。因此,苓北町的地理特色决定了当地的多变气候,而这样的气候对身体有着极大的影响,身体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必然会成为老龄者健康的一大隐患。在三个月的观察教导过程中,发现大量的老龄者几乎都是以轮椅作为代步工具,无论是来医院做健诊还是来参加太极拳活动,都是轮椅出行,汽车接送,这反映出一大现象:当地老龄者的下肢力量已经明显出现弱化,无法维持他们参与正常社会活动的能力。

中老龄者是属于社会资历丰富、文化涵养的成熟期,同时也是身心健康问题的高发期,通过三个月的观察与接触,从上述的现象看来,苓北町内老龄者的身体健康问题着实令人堪忧,下肢力量的弱化不仅是地理气候原因导致的,更是一种全权依赖于科技进步带来便利而缺乏锻炼的必然结果。轮椅在当地的普遍使用,早期作为旁观者的我还甚是羡慕不已,可是经过长期观察和与当地人的沟通发现,轮椅使用的频率和范围越高越广,也就说明当地老龄者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整个苓北町老龄者的健康状况甚是严峻。轮椅替代的是老龄者的下肢关节、肌肉、骨骼等所有身体内的软组织,限制的更是老龄者身体行为的自由、参与社会各类活动的权力(见图5)。所以,太极拳受到当地老龄者热烈追捧的原因也正是在此。

太极拳在苓北町内所受到的欢迎,正是当地社会老龄者的生存现状所决定的,也是当地社会文化发生价值转变的关键。病院内的太极拳成员在习练过程中,指导者一直遵循以锻炼参与对象的下肢核心力量为主,授之以太极拳各个演练套路为辅的指导规律,这使习练对象能够从自身的力量增长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中,体悟到太极拳对他们身体健康由表及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太极拳的文化认识和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太极拳的社会性介入,对当地老龄者的健康观念颇具影响,首先是太极拳课程的开展让当地的老龄者认识了一种新的老龄者锻炼方法,其次是太极拳文化的健身价值推广让参与主体身心获益,最后还有甚者直接成为了太极拳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忠实“跟随者”。

病院内的轮椅依赖者,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是逐渐脱离轮椅依赖的老龄者之一,这样的现象证明太极拳是缓解当地老龄者“轮椅”文化的工具之一。

4 結语

归根结底,不论是地理生活的影响,还是科技先进带来的“方便”,太极拳套路的习练速度、用力特征、训练方式、适用者范围都是天草慈惠病院的受众者所能接受的。太极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使当地居民的身心皆有收获,太极扇的器械展示满足了病院内身体活动受限老龄者的心理需求,健身气功的操化运用适应了下肢活动不便病患的锻炼需求,对当地老龄者身体健康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太极拳是一项高情感活动,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排除人们的寂寞。”[4]病院内的太极拳参与群体在习练的过程中,借着群体性的社会互动,满足各自的身心需求,是众多老龄者消除“三感”(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智慧.传统惯性与时代整合:武术传承人的生存态势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5)71-76,94.

[2]李雪梅,编著.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42-147.

[3]王晓燕,杨建英.论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太极拳的科学开展[J].浙江体育科学,2011(4):92-94.

[4]吕韶钧,等.太极拳运动的国际化与人口老龄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11-14.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太极拳日本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