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8-11 09:19位雅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数学问题

位雅静

【摘要】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的情况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分组和相互学习,探索教学目标,加强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高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75-02

引言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走进高中课堂,进入学生视野,成为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大法宝。然而,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理解、执行等方面的偏差,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忽冷忽热”现象,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有效性。据此,笔者结合实践情况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分享学习经验,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学生没有摆脱以往的被动学习习惯,讨论时无话可说

第一,问题不清,或不明确,学生不知道怎么做;第二,问题难度不当,或过于简单,或过于难,激发不起学生兴趣,学生没有兴趣参与互动、交流;第三,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了解不多,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不知道如何做;第四,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不愿意参加此类学习活动。

2.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比较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处于无序状态

第一,小组分工不清,学生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合作学习中比较随意;第二,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有限,不懂得倾听、分析、合作,总是各说各做。

3.个别学生一言堂,弱者经常一言不发

第一,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中比较受尊重,且自身的自信心很强,容易取得领导地位。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心,羞于开口,片面认为这种学习活动与自己无关,无心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第二,部分学生的合作意识不高,没有相互探讨、交流的意识;第三,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不能引导内向、不自信学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对策

1.借助课前预习,优化合作任务分配

想要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就要借助课前预习,将合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时间是最紧缺的,因此通过预习,缩短课堂准备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合作任务的分配同样也需要利用预习成果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留出充足的课堂时间。在小班化条件下,即将要学习的内容需要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独立的预习,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解决。同时,學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联系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想法,从而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调整,让课堂中的有限时间解决学生更多的问题。

2.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互补学生间的组织能力,实现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促进教学计划进一步实施。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可以激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互助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应该平衡小组成员分工,引导小组成员承担对小组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3.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时,应该明确分配小组成员所负责工作,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留意挖掘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制定能够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同时,小组成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课程中,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小组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并写出:“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等,为推导积化和差公式做准备,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4.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为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通过有效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解决与高中数学有关的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比如:在人教版《圆锥曲线和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课程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已知椭圆C:=1.直线L:y=ax+b.(1)当a,b为何值时,直线和椭圆相交;(2)当直线和椭圆相交时,a,b满足什么关系;(3)如果a+b=1,判断直线与椭圆的关系。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促进学生思维方式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下,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5.当堂检测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尤其是新课讲述中,存在知识学而不用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可以当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地加强和巩固,在课堂检测中现学现用,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将我们的合作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大大缩短课堂反馈时间,及时发现我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老师让我们在课堂做题自我检验,检测题是:已知等差数列中,a1=50,a8=15,计算S8。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得出答案,总结本课的研究方法,包括倒序相加的计算推导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总结方法。

6.小组纠错

通过当堂检测,可以发现我们自己数学学习的效果,可以再次通过合作学习,集体解决学习问题,避免了我们有的时候不喜欢请教老师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尤其是帮助学困生,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怎么学,然后集体批改、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豁然开朗。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我们小组中有的同学还是没有用到和公式,而是自己一项一项的相加,效率不好,老师及时的指出,帮助我们小组纠正问题,能够用所学的公式解决问题,正确解题。高中数学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引导—自学精讲—小组互动—展示评价—当堂检测—小组纠错”的策略、流程,彻底改变了过去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教学弊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数学兴趣,构建“合作交流—知识建构”的数学课堂。

三、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确实有不少老师受高考压力影响,在紧张的教学任务下,忽略学生学习主动性。小作者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概述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赵丹丹.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初探[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2):209-210。

[2]薛由琼.农村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4):23-24。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数学问题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