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策略研究

2018-08-11 09:19王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职业

王媛

【摘要】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发现,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在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专业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改善现状,特提出构建层次显著、连贯一体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并在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率先尝试,以期形成完整的模式和方案,有机会将尝试在全校或省内兄弟学校加以推广。

【中图分类号】G712.3;J50-4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82-01

一、制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经济和行业需求存在着脱节,反应着职业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用工之间的差距,也反应着职业教育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的断裂,反应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上的脱节和后续发展力不强。改变这种现状和本质问题,需要从顶层制度上真正设计和改革目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制定上,根据中、高职不同的层次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源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中、高职差别化的专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考虑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就业中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突出体现出衔接教育的优势。根据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行业岗位分析,特制定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表,以便帮助完成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二、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衔接实施方案

在制定合理衔接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教育课程教学理论水平、专业实践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加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经验,增加其行业了解和职业体验的实际感性经验和实践操作;直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中高职课程衔接,从政策和现实硬件条件方面为中、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基础条件。

其次营造友善的外部环,这里的“友善”是指通过国家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增加,积极引导人们群众高度关注,引导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调整;社会/行业为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进一步深造学习提供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环境。

三是鼓励学校和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实施模式变革。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立足专业课程工作实践的逻辑起点,专业教师的行为、思维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密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就业岗位的需求、学生专业学习的期望,以工作实践为课程起点,以符合完成岗位任务为职业教育的目标。

三、建立多元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考核评价是衡量课程衔接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行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变革,中高职课程衔接管理也慢慢走出原有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管理规则和原则,开始出现多方共同自治的多元化态势。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高职现行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中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是最重要的四元主体。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多元主体课程评价中,首先要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这体现了评价的基本导向。在校方提供的硬件资源平台上,教师、学生和行业结合各自的立场和需求共同完成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校方完成细节协调任务,更好从多维多角度反应课程的真实价值和现状,体现各方的相关利益。

四、建立稳定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职业院校要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学生,就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 所以,为了提高中、高职教师的动力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二是制定和完善专业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职教专家、行业代表、学校和家长、学生等多方面对教师专业课程质量进行要求和评价,有压力才有动力,提高教师专业课程教授的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教科研研究,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学习、深造和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中、高职的合作不仅在形式上,而且要注重专业课程的过程和专业成果的形成,真正做到教师资源共享、专业硬件设施资源共享。四是中职学校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中职教师的培训,既可以选择校企合作工厂,也可以考虑师资力量和专业教学设施相对优越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厂可以培训学习到生产一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前沿动态,精进专业技能,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接地气”发展;在高职院校专业岗位的培训,可以通过融入高职教学工作,更好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更实地的了解高职阶段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其回校后更好把握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大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 2013(3):12-15.

[2]罗家国, 邱庚香, 刘立刚.高考生源减少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13(12):56-60.

[3]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12所中高职院校为例[D].西南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星.云.海》
《花月夜》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