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18-08-11 09:19杨大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新课程高中数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育的传统手段,应当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创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针提出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思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探究创新知识,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在新课程背景下,着重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引入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97-02

引言

从表明上看,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最佳的状态,教学任务也得到了空前的丰富,但在实际调研中,还存在令人深思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高中数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实施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置新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课程,从而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但与‘轻负高效的新课程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方式已基本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走向了‘畅所欲言,自由活动的发展道路。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起来,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已经转换成师生互动,相互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不可否认,虽然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形式,但在开放式教育的背后反映出了一丝浮躁和放任。课堂教学有了‘生动,却少了‘高效,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前课堂教学是否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高中数学教师虽然在尽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创新了一些教学手段,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做题,在课堂中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学习效果停滞不前,致使教师和学生的身心都很疲惫。一线教师虽然能及时转换课堂角色,将课堂交与学生参与,但大部教师仍然放不开手脚,甚至是不敢将课堂交给学生,只是机械化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评价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设置的课堂缺乏活力,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在高考发挥出实力便是成功,平时毫无学习动力。然而实际问题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将自己隐藏在题海中,完全无法独立解决数学中的创新问题。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只有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仅要学生自己抓住技术优势,认真思考数学中的各个难题,老师也要积极改变课堂形式,努力践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探究式学习气氛

倡导主动投入,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挥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摆脱思想上的束缚,将沉重的课堂转变成和谐、轻松的学习课堂,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面对数学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氛围,切忌学生漫无目的的闲聊,应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做到动而有度,轻松有效。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新型的问题,预测高考范围的数学题,并创设出类似情境,让学生自己实践、与他人共同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式学生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加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当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树立起师生平等的管理理念,将课堂归还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采取适当的策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在采用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采取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给予他们发挥个性的空间和时间。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来说,45分钟的时间是完全无法让学生深入掌握公式的基本原理的,如果课堂的时间全部用于讲解知识,那么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的疑惑就会逐渐积累,导致无法学习后续的相关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尽力缩短讲授时间,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在这一时间里,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提出问题,記笔记,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应当随时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不懂的地方,学生也可以给教师讲解他们创新的方式,这种集体讨论的、相互合作的方式能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时刻关注高考动态,给学生提出更多新型的题型,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解题方式,给他们空间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想象力。

(三)让学生课堂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答题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整个数学科目中,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十分突出,是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体现。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要从生活实际问题展开。总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一些问题也必须靠数学理论解决。善于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能力,从而运用到数学领域中来。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应当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体验区感悟数学知识,用理性、辩证的思维去客观地认识世界,发现科学的奥秘。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课本的知识虽然系统全面,但离学生太过遥远,记忆公式理论的同时还要探究其来源和本质,这对于学业繁忙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而将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迁移思维的发展,并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这才是学习高中数学的最终目标。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画出各类多面体,并记录它们的顶点数、菱角和边等,然后通过归纳、概括,推算出基本的演绎公式。根据高中数学知识可以设置出多样化的生活情境,将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必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事物。

参考文献:

[1]贾丽阁.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周刊,2013(10).

[2]宋鹏.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新课程:教研版,2013(7).

作者简介:

杨大伟,男(1983—),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任教高中数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新课程高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