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

2018-08-11 09:19刘凤芹赵本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读图基础知识分层

刘凤芹 赵本程

【摘要】进入初中,学生原有的地理素养和地理知识的储备的不同,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规律,同时还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有所得。

【关键词】地理教学 个体差异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54-02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但这样一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虽然,中国从孔老夫子时代就提倡“因材施教”,但用原来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在同一课堂中,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同学均有提高。所以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采取面对中等生的折中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學模式,导致同一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难以提高,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下面是我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在以下五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了解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分层教学之前,应全面了解学生。可利用课堂观察、试卷分析、作业反馈、课下座谈等方

式来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储备、地理学习的接受能力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态度、习惯等。从而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优秀层、B提高层、C基础层。A优秀层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扎实,见多识广,学习方法得当,读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B提高层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储备一般,读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一般。C基础层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读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

二、教学目标,分层制定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梯度教学。对A、B、C层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A层学生能在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接触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开拓知识面,对他们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层学生能熟练的系统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C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地理读图技能和地理学习方法。

三、课堂授课,分层实施

在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层授课。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同一节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

般会在同一教室上课。上课时,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独立的小组,每小组4-6人,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要选出组长,并对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指导和培养,使他有责任感,并有能力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自学、讨论、自查、互评等一些课堂上的常规训练。课堂上提问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别抛出不同的讨论题和训练题,对于A层的学生要拔尖提高,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思考性的、创造性的问题;对于C层学生要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低起点、小坡度、由浅入深,让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有难度、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后,老师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拨。对于A层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进行点拨和学法引导,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要培养A层学生在独立学习和专题研究方面的能力。对于B、C层的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则要进行详细的辅导和讲解。这样一来,让各层学生都学有所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总结要面向全班同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以培养学生反馈的意识和能力。

四、练习作业,分层设置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课堂训练题目的设置也要分层次,对于A层学生主要布置一些综合性、拓展性的题目,课堂练习和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其发散思维、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B层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和一般综合题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的读图、用图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C层学生,布置一些模仿性、基础性的题目,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能套用知识点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力争让每层次的学生都小步前进,螺旋式上升。

五、教学检测,分层评价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经常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由于学生因个性差异而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因此评价他们的标准也应不同,对于A层学生多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学习斗志。对于B层学生,既要指出其不足,又要指出其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对于C层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多发现闪光点和鼓励自信心。

六、结语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整节课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地理分层教学,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新课程地理标准的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读图基础知识分层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掌握基础知识
读图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