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

2018-08-11 09:19翁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小学有效性

翁薇

【摘要】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61-01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對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法律是平等的,法律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公民,而公民也必须具有服从法律的平等义务。每一个公民还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一旦被侵犯,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来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捍卫。本文旨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改善与深入,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

一、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有效学习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还不够重视,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总结学习方法,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交通“信号”要知道》这篇课文时,基于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图画,然后让小学生观察,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欣赏这些图画。他们会被图画所吸引,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图画上的小朋友过马路危险吗?”此时小学生会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图画上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非常危险。“怎样过马路才安全呢?”教师接着引出本课的儿歌:“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要学生一起朗读这个儿歌,加深对交通规则的印象。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三、营造学习氛围,革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育理念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位置,并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在教学中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适当地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最后,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另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时,应该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来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过去满堂灌,学生厌学或死学现象较重;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道德与法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学生真正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也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时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及时的激励评价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我在教学中,总喜欢提一些问题,更喜欢让学生提问,大家共同探讨。有时课上,有时课下,给学生一个评价标准:谁提的问题好,属于思考性学者;谁会回答的问题多而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只会学习不会发问,不是老师的好学生。或许是一种培养吧,我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非常善于发问,课堂上少了些书呆子多了些智慧的火花。对于学生有自学成果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用“你的见解真棒”“你很聪明”等。由此可见,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克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01)

[2]陈利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12)

[3]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0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小学有效性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