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因课外阅读而精彩

2018-08-11 09:19许传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阅读资源方法

许传钊

【摘要】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学习生活中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课外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方法 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互联网+阅读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17XB0809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0.73;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95-02

当今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就要不断地获取信息。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阅读就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传媒业发展十分迅猛,但研究数据表明,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对于在校生来说阅读就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便快捷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语言的积累,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获得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使阅读做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渗透。”因此,我们如何适当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潜能得到发掘,以下就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确保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平均每天2500字的读书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就是空谈,甚至就是一形式而已。所以,每天要至少要保证能抽出一个小时作为阅读时间。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腾出更多的出时间,让他们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快乐阅读。

每天中午有闲暇的一个多小时时间,但遗憾的是学生不是被大量学业所淹没,就是无所事事,能否善于利用这一时间段,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读读课外书,极其有利于学习之余的放松。

学校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上学校图书室阅读,创设好读书氛围,保证读书时间。我们看到很多高等学府的图书馆中,常常座无虚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给力学生足够充足的时间。每周安排教师组织阅读欣赏,课上进行导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项常规作业,真正使学生的阅读落到实处。

二、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一)推荐好的阅读书目

阅读对孩子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孩提时代读的书几乎终身难忘,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如今每生手中都持有不少书,发现新书,他们也很愿意买。但问题来了,他们到手的书能确保是一本好书吗,显然学生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那是一本课外书,并不知道手中的书能带来什么。生活中又有大量的不健康的书在市场中流通,假若这样的书在学生间流传开来后果不堪设想。为解决此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辟出好书推荐栏,每周由家长、学生、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读物。图书可以涉及面可以广些,可以有传统精品,也可以有热销图书,。

2.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例如学了《猴王出世》就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西游记》的电视剧并阅读古典名著,拉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这样一来课内外阅读联系更紧密,往往更能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利用家校联系机会进行个别交流。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造成阅读方面的喜好也不同。借此机会可以针对个性特点不同之处,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阅读。

(二)合理开发利用好校内现有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次数要适当增加,有条件的还要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现有藏书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目,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借阅。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同时在班级中开展阅读活动。每生还可以定期向班级图书角提供图书,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更新。

(三)借助家长的力量

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许多家庭都订有报刊杂志,鼓励家长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带到学校丰富阅读资源。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兴趣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进而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

(一)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可在学校大门、楼梯、教室走廊等显眼处悬挂粘贴上各种相关的名言警句,点缀墙面、橱窗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有影响力的书籍简介及其名家的照片。按时开放一间间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阅览室,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下更加静心地享受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班班有图书角、新书介绍,让校园处处充满读书的气息。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

(二)阅读能手榜样的树立

对阅读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学生在阅读当中闪现出的优点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老师都应该及时捕捉,并“放大”表扬。这既是对学生本人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引导。

(三)开展竞赛活动

定期开展进行知识性的阅读小报比赛、阅读PK赛、知识竞赛,读后感比赛等,以此增强阅读动力。

四、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

借助上述的种种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上去了但如果没有质,那将是劳而无功,接下来就很有必要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有效指导。

(一)指导如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广泛而快速的阅读,尽可能多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精读,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运用到精读。

(二)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在做阅读笔记时,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信息,然后通过阅读找出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把从书中读到的信息与观点与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聯系起来。

所谓的摘录式笔记就是将阅读过程中发现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摘抄下来。摘抄看似简单机械但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资料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读书笔记按摘录内容可以分为:

1.摘录观点内容。记录重要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写出文章的内容提要,便于随时翻阅。

2.优美句段摘录。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俗语等精彩的句段内容摘录下来,按类别加以整理。

3.感想式笔记。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及时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下来,进而加深对阅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读书笔记即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三)制作资料卡片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众所周知,知识与技巧源于一点一滴地积累。学会制作资料卡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鲁迅先生在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时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五千多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曾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他做卡片已经坚持五十多年了,从中受益匪浅。当然,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制作卡片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做卡片仅停留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层面将不利于知识的积累。一般一周至少摘记千字左右。给自己布置这样子的任务,可以促使自己广泛阅读。长期坚持,就可以形成习惯。

精心制作出的卡片要在班级内不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全员都参评,既是评委又是成员。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不足的相互指点共同进步。每周都对自己的作品内容进行回顾,在不断总结中提高做资料卡片的水平。每天闲暇之时,还可以再找一至两个喜欢的段落进行强化记忆,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四)适时使用卡片资料

卡片出炉后,如果不加以实质性地运用,就会失去它的意义。我们的早读,一般都是读课文,但是学生往往认为课文读过几遍后再读太没劲了,再也激不起兴趣了。这个时候不管是集体读还是个别读,都是被动的。而如果在这个时间读卡片,那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因为那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诵读时伴随着成就感,学生会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早读时不断地诵读,记忆就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时空,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2年第33期叶咏梅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09期卫志军

[3]《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3-陈静

猜你喜欢
阅读资源方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