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在高职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贯彻

2018-08-11 09:19殷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全面人文素质

【摘要】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专门人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必然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而高职辅导员则肩负着这个重大使命,在德育教育中充分渗透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利用语文背景的强大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 人文 语文 德育 全面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04-02

由于笔者本人是大学语文专业教师,故在我的人文素质的渗透教育中,我本着最大限度发挥我的专业背景的原则,发挥它强大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意识,从而更好落实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打破读书无用论,树立正确学习观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曾说:“社会喧闹,大学更喧闹;社会腐败,大学更腐败;社会浮躁,大学更没有定力。中国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潮。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是虚无主义,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足靠,一切都可以放弃抛弃。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教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还有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受到现代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并随着拜金主义风气的的盛行,一些学生日趋严重地受到不良风气影响,浮躁的世风扰乱了大学校园的平静,也扰乱了学生求知的定心。很多人把金钱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迫不及待地希望读书产生的效果就是挣大钱。但是当学生发现自己在大学的经历并不能转换成物质利益的时候,便不由自主的感慨——读书无用;另一些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积极奋进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寄托,除了專业技术知识外,对社么都不感兴趣,最后消极悲观,无所事事。这也就印证了上文所说的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

因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格外重要。我会通过成功人士如马云、刘强东、俞敏洪、张朝阳等的学习经历,让学生明白“读书无用论”是新时代最大的谎言,通向精英阶层的唯一通道,不是别的,就是读书!我将青年文学家韩寒的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在现在竞争格外激烈的新时代,不断接受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牢固学习使人进步的观念。当你没有找到比学校更好的教育环境来督促自己学习时,踏踏实实的接受学校中的科学教育体系,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才会改变命运。否则,将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

二、发挥经典文学的德育功能,培养人文情怀

辅导员主要是存在于学生的德育课堂,但是我认为,德育课中必须要融会贯通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有着极大的德育功能。比如在大一刚刚进校时,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迷茫,不了解高职院校,不理解自己所学专业,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大学的三年时间等等,那么《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是开的恰到好处的。因此第一节德育课就是要同学们认识高职院校、专业和相关职业。这时我就用到了《大学语文》来作为引导。通过古、今“小学”和“大学”的区别和联系对比,然后再引出现代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让同学们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让同学们对大学学习范畴有一个总体概念。其次再通过对“大人之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具体措施的解读,让同学们结合现实了解如何让自己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技能人才。而《大学之道》的现实意义正是在陶冶人文情怀,丰富人文精神内涵。

三、强化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高职辅导员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更在于育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开始学习文化。”可见,德育首当其冲,明确提出学生应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人文素养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此举更是任重而道远。

阅读,狭义的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我认为阅读应该是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当下,很多国家把国民阅读能力作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而我国也越来越提倡全民阅读。通过对高职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因为成绩较差,自信心缺乏,因此学习主动性差,阅读习惯和能力也相对偏低,缺失了继续学习或扩展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大减少了成功的几率。大家熟知,很多优秀的企业单位,招聘时的条件之一是211或985工程院校毕业,这并不是一种学校等级歧视,其中蕴含着对阅读习惯和能力的一种诉求。因为这些院校的学生很好的养成了阅读习惯,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也就意味着他们离开学校这个载体后,仍然能够保持再学习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终身学习者的培养靠阅读,而阅读能力是视为是成功者的必备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性格及意志等多种综合素质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在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与修养等方面。即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阅读正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和教养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阅读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提升人文素养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在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使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地结合了起来,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

人文素养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目标不再是一般的技术工人,而是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完善的人格品质,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富有内涵的人文底蕴等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积极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丁玲.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5-20

[3]钱理群.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寻找北大.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

[4]吴俊,刘佳人.试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贵州大学学报.2011(8)

作者简介:

殷婕(1987—),女,汉族,四川省乐山市,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全面人文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